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吴鹏飞:让每个学生 都有成长的空间

  记者:学生能力有高低,不能全部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培养吧?

  吴鹏飞:当然,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我们特别注重培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才能突出特长,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平台,使具有不同天资的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特质的发展空间。

  我们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有书法、剪纸刻纸、演讲、体育、音乐、美术等,很多学生就从中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能力所在,从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比如,去年初中毕业的刘蕾同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于2010年8月作为全省唯一一名代表,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中日书法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校学生合唱团获得鲤城区唱红歌比赛中学组第一名;全国语文能力比赛许多同学获奖等。

  这些成绩,也让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找到了一条体音美特色的办学之路,为学生铺设了更多展示的舞台,从中发现了一大批幼苗。我想这正是所谓的“一般中学不一般”的重要原因,从而创造出“低起点,高飞跃”的奇迹。

细节+实效造就优秀教师团队

  记者:我听说在六中当老师,每个寒暑假都要做“作业”,而且开学的时候必须上交,是什么样的作业?为什么要给他们布置“作业”?

  吴鹏飞:这个作业其实也不特别,就是我给他们推荐一些书目,要求他们必须选读其中几本,然后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开学时统一交上来。今年暑假我布置了几本书,有《优秀是教出来的》、《教育智慧与真情》、《心理学的故事》等。

  我觉得,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生成长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所学校,生源起点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正是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才有现在的成绩。

  记者:除了寒暑假做“作业”外,学校还通过什么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吴鹏飞:教师技能比赛,是一个比较常规有效的做法。对一些学校来说,可能不是特别重视,但我们坚持从细节入手,落到实处,坚决不走形式。

  在六中,所有老师都要参加技能比赛,包括行政人员。比赛内容有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自制教具、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涉及面广,比赛项目很细。我们还要求老师之间要互相听课评课,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吸取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之间的集体协作。我认为,学校是一个整体,老师也必须是一个合作的团队。每个年段组、备课组在复习计划、复习材料等方面都必须共同探讨、资源共享。尤其是对初三年段,具体到某个学生,各科老师之间都要互相协调、合作。比如该学生语文学科较弱,为了让他避免“长短脚”,均衡发展,其他科任老师就会在授课时间、作业布置甚至学生思想工作方面,与语文老师或班主任进行协调,让学生得到整体提高。

  另外,我们也在老师之间实行“结对子”,但我们的结对子不仅限于新教师,而是发挥教学业务骨干的力量,让他们引导其他老师,共同进步。

体音美特色给学生更多成才空间

  记者:每一所学校要长足发展,都需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您认为六中目前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吴鹏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六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体育、音乐、美术办学特色,学校年年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校园歌手比赛、文艺汇演等,这为学生铺设了更多的展示舞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也从中发现了一大批体音美幼苗。六中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体音美教师队伍,坚持因材施教,凡是具备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的学生,都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在初中阶段,学校组织了体音美课外兴趣小组,高中阶段则开设了体音美特色班,对有志报考体育、美术、音乐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记者:坚持走体音美特色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吴鹏飞:六中在艺术、体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人才辈出。亚运会跳远冠军陈尊荣、帆船冠军李素梅、亚洲帆船锦标赛冠军杨山峰;邮票设计大师万维生、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漫画家陈学君;原泉州市高甲剧团团长陈宇尊、著名洞箫演奏家王大浩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六中为国家和省里输送了13名优秀运动员,为高等体育院校输送了52个体育尖子生;在第14届省运会,我校参赛学生共获得6枚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为泉州市争得了荣誉。谭琳姗等38名学生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美术院校;我们学校还被定为“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传承教学基地”,2010年被评定为省传统文化传承先进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作出了贡献。(本网记者 叶碧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