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品种多条件好却反响平平 夏令营缘何淡出学生视野

变味三:没实质性内容

  说实在的,许多家长之所以安排孩子参加夏令营,最看中的是体验生活、提升品质的价值,而实际上,不少夏令营打出的旗帜看上去很美妙,但实质性内容并不多。

  多年之前,社会上曾流行“吃苦夏令营”,出现过报名者需经“考核”过关才能获得一个名额、百里挑一的盛况。如今,这种以吃苦磨炼为主旨的夏令营已基本上不复存在。

  针对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有的地方推出了领袖男孩2011夏令营、阳光女生2011夏令营,但阅读过《招生说明》,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夏令营的主旨、训练内容、日程安排、编队训练等,都如出一辙,有些内容安排更让人啼笑皆非,如“阳光女生”有个“辩论比赛”,辩题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白天好还是晚上好”。这样的夏令营一个月的费用居然要9600元。

  旅游+拓展训练+编队实施=夏令营,这样的“拼凑式”组合,在不少主办者看来,是捣鼓夏令营的最好模式。

  面对夏令营“营”的味道趋淡,“义”的内涵减弱,市场运作走低的现状,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夏令营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学生暑期生活的“动感地带”。要还夏令营的本来面目,必须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现在,夏令营管理的“边缘”状态,使得市场监管和调节机制显得难以有作为。教育、文化、旅游、工商、劳动、社区等部门,要携起手来,共同对夏令营负责,进行分类指导。要对举办者进行“资质认证”,并进行成本核算,对打着夏令营旗号而行补课之实并昧着良心赚黑钱的予以坚决取缔,而对那些保本微利,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予以恰当引导和扶植,对办得有方的则要热情支持和扩展。

  浦东新区园西小学校长姚星钢提出,要引导夏令营进行正确定位。夏令营,当以提供锻炼场所,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相应的活动支撑为准。要让参加的孩子觉得有趣、有味、有意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