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市京源学校引导师生基于北京的博物馆资源构建教与学的新方式,在五、六、七三个年级开设了中小学一体化博物馆课程。近日,学校举行“京源学校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九年一贯视阈下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示,总结课程开设一年来的成果经验。
一年来,京源师生们走进国博、首博、故宫等20余家博物馆,打破学习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从实践中学习、领悟和提升。京源的博物馆课程分成博览前、博览中和博览后三个环节,每次活动都会拟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博览前,由教师通过现场考察,针对性的开发学习单,再由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寻找“已知”,生成问题,生成“想知”;博览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出行场馆学习,现场引导,教师或者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存疑,学生进行笔记,教师指导获得“新知”;博览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形成成果,进行评价,并开展班级、年级的博悟论坛。
市教委基教一处冯雪老师点评说,京源坚持“把世界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的教育理念,基于博物馆资源构建教与学的新方式,并对中小衔接的课程建构方式进行新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据了解,一年来,“博物馆课程”进入京源学校课程体系,广受师生喜爱,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历史,也锻炼了学生们综合运用知识的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记者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