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寒门生源:多措并举助推教育公平
“提高农村生源比例、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导向。”刘震称,2011年起,清华大学首创“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或民族地区招收优秀学子,通过相关考核的考生可获得30-60分高考降分录取政策。6年来,已经有约400名寒门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圆梦清华。
谈到对就读贫困学子的助学扶持工作,余潇潇表示,清华一直以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在多方面会给予支持。首先是直接经济资助,为贫困学子设置绿色通道,多渠道资助入学。二是注重学生发展型支持,设立鸿雁计划等,保障寒门学子获得同等出访出国的机会。
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三位一体、三创融合体系
余潇潇表示,近年来,清华大学主要建设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位的是创意,目前学生主导建设了30余支学生未来兴趣团队。第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清华有大学生学术推进计划,从自主科研经费当中专门拿出800万专门支持本科生的创新及学术科研活动。第三,创业层面设有“创+”和x-lab等一批孵化学生创业项目的平台。对于三创实践,学校都可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
余潇潇指出,在学制方面,对创新创业学生也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休学和停学的机制允许同学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任何时间,甚至可以停学进行创业活动,如想继续学业,亦可随时申请复学。
国际化办学: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一直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重点。”刘震称,2016年7月,清华大学制定通过《清华大学全球战略》,重点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办学项目。前不久,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揭牌成立。
刘震介绍称,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已达7497人次,教师赴海外交流学习达6890人次,总共前往五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清华大学共有3509名国际学生,来自128个国家,拥有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清华大学拥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46项,与全球50个国家的280所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这些都体现了清华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在不断提升。(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