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上绘着各式活灵活现的彩色图案;灰白的墙壁上写满了古诗词和中外名人名言;各类主题设计把整个教室装点得朝气十足……走进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清新美丽的校园环境让人顿时眼前一亮。
“我们走特色化的发展路子,就是要通过教学的特色化、管理的特色化、校园文化的特色化,用最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岩松说。
让光芒照进学生心灵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灿烂的红霞在天边……”视障班教室里,教师贺晓静正带着学生朗读,“他们大多是因患有先天性眼疾而失明的孩子。朗读时,需要在盲文教科书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触摸。”
为了让他们读得准确,贺晓静不断地重复着每一个字的发音,领读几遍后,又让学生们一个个地读,不对的地方又一对一地纠正。“虽然他们学得很慢,但个个都很认真,有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看了真让人又爱怜又感动。”贺晓静说。
除了视障班,这里还开设了听障班、智障班,学校靶向施策,根据学生身体状况与家长们共同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做盲童的‘眼睛’,聋儿的‘耳朵’,把智障教育的起点放低,让学生们从一点一滴学起。”这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
“一个汉字,我们可能要与学生对千百遍口型,打无数次手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还要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生活技能、言语能力、行为认知、康复训练和潜能开发等更多教学内容。”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张萍说。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自信心欠缺,学校在做好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视思想教育,教师们经常鼓励学生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帮助学生变得自尊、自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