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需要坚持和机遇 兴趣与金钱都要考虑
李天来自爱丁堡大学的语言学与认知学专业,今年10月她将离开英国,奔赴德国读博,专业是更加艰深的方向历史句法学。成功申博的人并不多,对此李天直言幸运:“语言学工作在国内的商业价值并不高,行业发展机会也不多。最初来英国的时候就打算读博,但是具体方向与学校并不确定。德国不交学费,性价比很高,并且德国语言学和历史积淀非常浓厚。”
李天告诉记者,她其实最早有两手准备。除了申博之外,她也把参加工作纳入考虑范围。不过中途她收到了博士的录取通知:“国内外工作都找过,不过由于工签的原因,重点没有放在英国。英国全职并不好找,一般年薪在22,500-34,500英镑,进大学会高一些,兼职倒是很容易。国内的话,英国这边毕业的时间不理想,我只能参加第二年春招,语言学工作岗位少压力大,在北京工作的话一个月税前六七千就不错,税后再交各种租,可能还要倒贴。”
准备留英要提早 切勿好高骛远
据观察,赴英攻读授课型硕士的留学生中,鲜少有人选择留英工作,一来工签难拿,二来许多人根本不准备找。正如Derby所说:“许多人来英国其实并不是为了在这里找工作,只是为了回去的工作铺路而已。”
Shirline是一位留在英国全职工作的毕业生。Shirline前年本科毕业后来到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商业项目管理专业,目前在英国Mott MacDonald工作。“当时我找工作,是想深入了解这边的生活文化,同时也是觉得英国的收入和居住环境相对比较舒适。”
英国读研究生时间段,工作签证政策苛刻,相应的留英找工作的时间点也要卡很紧。关于如何找到工作,Shirline的经验是要提早。Shirline很早便决定在英国找工作,一来英国就参加了就业讲座,学习之余关注着面试与工作的相关信息,同时多加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资源。
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相对封闭和狭小的社交圈放大了同辈压力。,当并肩作战的大部队撤退时,坚持到最后的孤军更容易产生不安感,英国就业市场的陌生,还有国内外信息与活动不同步造成的断层,都会增加求职者的压力。
然而,对求职者来说,能够通过练习战胜的困难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提前注定的失败。“虽然有些公司写明招聘国际学生,但实际上门槛很高,甚至是不招的,拒绝留学生的理由很多都不合情理。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岗位不合适,那么你要要调整求职方向,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公司真的不招人,这时候就只能调整心态。”Shirline说道。
有难点就会有市场,对于国际学生十分难就业的英国市场,许多中介破土而出,对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而言,陌生的环境和对未知的不安很容易让他们屈服于这些中介莫名其妙的“饥饿+恐吓营销”的套路中,Shirline的经验是大多中介不靠谱。
如今又是学年交替之际,大批留学生即将毕业,又有大批留学生即将赴英,谈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憧憬,Shirline说:“建议大家不要太过纠结找诸如四大一类的名企,名企国内也有,想留在英国的话主要是看喜不喜欢这边的生活。找工作要有恒心,不要怕失败,另外多些社会经历对找工作也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