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背后的留学压力
留学经历没有想象中光鲜
实际上,过去这几年,还有很多和刘薇一样的留学生,在留学期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佛山,随着国际教育理念的普及,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学习,不少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都表示:“留学的经历其实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也比预想中的更加艰难。
记者了解到,刘薇也曾经历过艰难时期和学习的压力。在她的社交网络上称:“昨天我上了4堂课,做了2个心理学实验,好多作业和阅读要做。尽管开始有点艰难,我还是享受这里的一切,因为勤奋和努力最终会有所回报。”
家住南海的曾小姐,曾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学习应用金融专业。她透露,自己留学期间的压力“真的很大”。“我都快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曾小姐称,因为自己选择了从法学跨到金融学学习,而大学四年都没有学过任何和数学有关的科目,很多科目我可能连中文版的都不一定能懂,一下要学习英文版,对她而言是非常艰难的挑战。
“国外上学并没有你们想的轻松,节奏超快,开学像打仗,很多作业小组讨论,作业的形式又多。”曾小姐称,国外学校多是“宽进严出”。因为老师来自世界各地,语言关是必须克服的障碍。一开始自己上课没听懂多少,基本靠回家自学。此外,独立生活也是一个难题,每天上完课很累,还要自己做饭。
同样有过留学经历,家住南海的梁小姐称,在自己英国留学期间,班上一起来的中国女生,也在学业压力下“出现状况”。“我同学平时经常独自旅游,乐观积极,独立能力强,但在那一年的冬季期还是出现抑郁症状,持续三个月。”何小姐称,幸亏当时该女生父母及时觉察到,立刻飞去陪同才没事。
比高考压力还大
目前仍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小露也有同感。小露称,自己现在的感觉,是比高考的时候压力还大。“如果家里足够有钱,也不用纠结要不要在这边找工作,回去国内顺理成章的继承家业那还好。”小露说,但像她这样不少普通家庭出国的人,要考虑自己出去花了几十上百万的钱是否值得,又时刻质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会不会让家里蒙羞。
“只身一人漂泊在外,学业压力又大,加上人际关系、文化冲突和找工作的压力,精神压力会加倍。”在上周,因为遇到挫折,小露还发朋友圈说“讲真,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废柴一样的存在”。当时,有朋友留言说“我觉得活着就有意义”,这样简单一句安慰让她觉得非常温暖。
此外,记者从多位有过留学经历的佛山学生了解到,虽然国外的大学生都设有心理咨询辅导机构,提供给学生在遇到状况时预约,但这类机构却很难起到有效作用。
建议:要善于察觉孩子情绪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多名“过来人”表示,学生的自我调节和家人的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女士称,自己当年留学的时候,因为面临种种压力,期间几乎要放弃。“我当时学到崩溃,打电话回家说我如果期末不及格就不读研究生,转去读技校学点心烘焙师。”曾小姐称,但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一向传统的家里父母居然答应了她的请求。“之后没有了包袱,才逐渐好了很多,最后还顺利毕业了。”曾女士称,回想起来自己非常感激父母,对她精神上的支持是有着巨大力量的,帮助她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刻。
小露则表示,其实留学生到国外,过了前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到了真正的磨合期,经历的压力最大,父母应该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的孩子动向。“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比如结合自己的爱好去运动,或者多一些社交活动,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小露说。
家住禅城的李先生女儿,之前在美国留学,毕业后也在美国成家定居。李先生觉得,父母在送孩子出国前,也需要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所掌握,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出国,而不仅是出于求学或者履历的考虑。
有心理咨询师建议,父母除了电话外,也可以尽量通过视频,或者学生的社交网络,以及身边的朋友留意到自己家孩子在留学情况。“当言语或者文字,出现一些负面情绪的敏感词时,家长就应该特别留心。”该心理咨询师称,这些情况如果孩子刻意隐瞒,并不容易觉察,需要家长特别留心。(全媒体记者 陈昕宇 图/来源于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