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推进,扩展终身教育平台
2月10日8点半,记者来到位于福清市城关玉屏街道的街心公园。只见公园一块空地上,100多名老人围坐在一起,外围还站着二三十名老人。圈子正中的桌子边,77岁的林钦成老人一手拿报,一手比画着,用本地话为大家讲解时事新闻。他语言活泼,语调抑扬顿挫,精彩的解说引起一阵阵笑声、掌声。
福清街心公园,读报组在开展活动。
记者记录下林钦成所讲内容,有《安倍带70万岗位赴美“求爱”》《国土部: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买宅基地》《榕城今后几天气温或创入冬新低》等。讲了约1个小时,换倪水妹老人接着讲。
林钦成退休后,从2001年开始到街心公园读报,和周围老人聊新闻,后来加入“圈子”的老人越来越多。2007年,“福清市街心公园读报组”正式成立,当地宣传部门专门为其订了8种报纸。如今,读报组登记组员达300多人,平均每天约有200人到场听读。这个基层读报点在去年底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
80岁的陈宜水老人住在龙山街道,每天早晨都坐公交车过来参与活动。他认为,这里的读报活动不是光照着报纸念,而是读报人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很生动。“活到老,学到老。”陈宜水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福清市不断扩展终身教育平台,除了打造终身学习特色品牌,各镇街文化技术学校也成为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龙田镇文技校,记者遇到山前村留守妇女陈秀明。陈秀明说,6年前她就进校学习,当时主要是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丈夫长年又在国外,自己到银行办点事都办不清楚,觉得真得补补文化课。“现在,我帮丈夫开办物流公司。平时,只要一有空,我就去学校听课,知识更新快,不学不行。这样,生活也充实了许多。”
据陈蓓介绍,按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互通共融的工作思路,福清市先后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并实行镇街文技校与社区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使文技校从单一的成人教育机构,向兼具为社区居民提供融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学校转变。早在2010年,该市就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挂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促进终身教育机构——福清市终身学习发展中心,通过借智高校,定期选派专家学者下乡开展终身教育学习活动。
龙华职专学生在校内通过“跟单教学”方式提升技能。
学员在石竹街道文技校成人中专会计班学习。(记者 黄琳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