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一旦显露出体育才华,体育部门就把他或她从学校抽走,调入一个名叫少体校的地方,跟随专业的教练从事专项的体育训练。这就是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少体校制度。晋江人过去也是这么干的。但是,近年来,他们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把少体校的孩子送回普通学校,还把他们的教练也一同“陪送”给普通学校。
据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陈茂和介绍,晋江从2007年开始尝试布局体教结合改革,变原来的集中训练为项目下沉基地学校,教练跟随项目进校园。这样既可以利用校园资源,保证学生文化教育,带动基地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也有利于体育生将来的升学和就业。
“晋江少体校目前有大概18个训练项目,除了5个在本校训练外,其他的项目都分布在各街道、乡镇的中小学。”晋江少体校校长吴建财说,“少体校负责给教练发工资,基地校承担训练功能。如果教练参与基地校其他体育教学任务,学校会另发补贴。”
晋江市2009年就颁布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训练基地学校经费补助办法》。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每年发放补贴经费约100万元给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训练基地学校。这笔钱甚至高过一些山区县市全年的竞赛经费。
据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圣鑫介绍,目前国内各种体教结合的尝试大多是表面结合。一种是体校从学校中招生,仍然坚持集中训练;二是体校转型,与学校合作办学,以两块牌子的方式“变通结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生平等教育权的问题,与真正的体教结合还有一定距离。
李圣鑫表示,晋江的做法在于调动优质教学资源,打破原有封闭集中的训练模式。体校把功夫用在业务指导和管理上,文化、教育、体育等政府资源得到有效调动和整合,形成互相配合、补台的良性机制。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