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二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在泉州举行。这是闽南文化的一大盛事。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包括开幕式文艺晚会、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揭牌仪式、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等13个项目。
【钗主本纪】我是温陵第九钗——蓝筱洋。梦里,我重回宋元,在这段泉州海外交通的黄金时期,宽敞的大街再现了“市井十洲人”的景象。这里是迷人的“东方第一大港”。
站在刺桐港远眺,千帆竞发,从古港出发的船上装满了瓷器、茶叶、丝绸。你可知,当时的人们怎样征服世界?一张手绘地图、一个罗盘,一艘木帆船,三五伙伴,他们穿洋越海,到太平洋公海,甚至更远!
有人说,一部泉州海外交通史,也是泉州古城兴衰变迁的历史。好在不服输的闽南人信奉“爱拼才会赢”,让闽南诸城适时而变,至今异彩纷呈。>>>家族世系谱
在泉港区峰尾渔港造船厂,废弃船木三五成堆。听说有人来访,老板黄唐阳才从一艘正在维修的老木船后面钻出来,身后的海面上,是一排刚刚修好的木船。
黄唐阳今年54岁了,是家族第九代传人,掌握着水密隔仓制造技艺,按家规,造船术不传外人,即便是外孙。家族前辈铸造过大名鼎鼎的“南海一号”,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时,还专门找到他。
唐宋以来,从刺桐港出口的商品以刺桐丝绸、瓷器和铜铁器为主,远销东南亚各国和阿拉伯,以至东北非等地。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远洋贸易,将瓷器等闽南特产带到海外,改变了一些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东南亚一些地区,数百年前吃饭没有碗盘这样的工具,这些远洋踏水而来的家用瓷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欧洲,“中国白”德化陶瓷制造成工艺品,变得奇货可居。
“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句话用中文、阿拉伯文、英文,标注在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里,让筱洋浮想联翩。
元代时的刺桐古城,马可·波罗来过,伊本·白图泰来过。1292年夏天,元朝蒙古公主阔阔真在马可·波罗的护送下,从泉州刺桐港扬帆启程。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大量的瓷器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瓷杯。”
岁月轮回,它曾经留下华彩乐章,也曾因倭寇来袭、明清“海禁”而清冷寂寞。然而违逆历史潮流的“迁界”阻挠不了闽南先民闯荡江海的意志。一种以私商方式出现的民间贸易,在闽南沿海活动频繁。
放眼现在,闽南地区的厦门等港口仍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还有通往国际国内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茅。
这些地方,你可以触到真实的我
开元寺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看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古代:《诸蕃志》,南宋赵汝适著
《岛夷志略》,元代汪大渊著;
《马可·波罗游记》,元代旅行家马可·波罗著;
《伊本·白图泰游记》,元代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著;
《东西洋考》,明代张燮著;
《海国见闻录》,清代陈伦炯著
现代:《泉州访古记》,张星烺著;
《古刺桐港》,庄为玑著;
《刺桐港史初探》,傅宗文著;
《泉州海外交通史略》,李玉昆著;
《蓝色丝路漫记》,陈瑞统著
世界闽南文化节展情速递
6月15日开馆的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第二部分:“文化源流 美在底蕴”,将侧重展现海洋文化对泉州这座城的影响。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漳州莲花池山、石狮祥芝海域都有人类早期活动遗迹。
6月16日至9月30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3楼临时展厅,将作“诗情画意访古船”主题展览。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CopyRight ©2012 闽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2011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