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资讯 > 正文

小理财凸显大智慧 个人贷款多少才算

  “贷款”,这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让很多人不愿去想的事情,如今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据佛山某网站一项调查显示,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超前享受”的观念在当地渐成气候,接近七成的家庭与银行保持着借贷关系。那么,个人贷款有哪些被你忽略的细节呢?该怎么贷才算科学呢?

  宁愿贷款也不欠人情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家里却穷得揭不开锅,最后在乡亲、亲戚的帮助凑齐了生活费——这是传统的互助型融资。如果换成相应的贷,便有了今天的银行助学贷款(专门为念不起书的高校学子提供帮助)。

  事实上,随着银行产品的日渐齐全,很多人会有“宁可交点利息,也不愿意欠人情”的观念转变。更何况在融资紧张的情况下,找亲戚朋友也不见得能快速帮上忙。

  只需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邻居的房子是按揭贷款的,同事买车选择了车贷,同学国外旅游也分期贷款,楼下开店的张三也是贷款做起的生意……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若对形势判断正确,合理的贷款能为我们抢占利益高点。

  每人可贷金额浮动大

  银行往往要求申请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是降低资金风险的有力保障。贷款额度就是根据自己的还贷能力决定的,通常取决于收入来源,一般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个别地方性银行提供的公务员贷款会到达100万元,这样的特例也是由个人收入和职位决定的。

  以某银行的“新一贷”为例,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给予月收入5-10倍的融资额,贷款下限为4万元,上限为30万元。一般工薪阶层可以获得月收入7倍的贷款,优良企业员工可以获得月收入10倍的贷款。如果优良企业员工能够提供月收入达到3万元的证明,就可获得30万元的贷款。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无太多抵押物和担保的情况下,个人可能贷到的额度近一两年来在走高,这得益于银行细分产品的日渐丰富。

  寻找最合适的额度

  那么,到底贷多少才合适?佛山某股份银行的个贷部经理指出,他们专门对愿望贷款人的心理进行过统计,发现借贷人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一、对即将进行的借贷行为感觉被动,能贷多少?够不够用?能不能达到自己所需?这些在他们踏入银行借贷部时,居然都心里没有底。这种心理是非常不利的。

  二、贷得越多越好。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会货比三家,认为提供额度大的就是好,有的银行提供4万-30万元的贷款本来已经非常适合自己,但是看到另外一家是50万元,又犹豫了。其实,贷款是找最适合的而不是额度最大的,否则这多出来的贷款哪怕只有1万元,都可能拖累你整个金融规划。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