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NineNine,本名张旭辰,歌手、独立校园音乐人、Cohesion 说唱协会成立人兼会长、QQ音乐K95S腾飛联盟成员。2004 年 9 月 17 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现就读于福州。
从 2020 年开始创作说唱作品,全网粉丝量2w+,播放量2000w+,累计400余次登上QQ 音乐 INDIE 图鉴新声榜、说唱榜、腾讯音乐人原创榜,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代表作:《牡丹亭(说唱版)》、《City Walk》、《月光照相机》等。
张旭辰的歌曲《红楼梦》(说唱版)这次参加 “海丝情·我把家乡唱给你听”优秀华文歌曲网络征集大赛,也得到多方好评,人气极高。 “海丝情·我把家乡唱给你听”优秀华文歌曲网络征集大赛,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福建省委网信办、省文旅厅、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省文联、省侨联等主办,东南网、QQ音乐、爱歌曲音乐等承办,活动得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Q:最近是否有新的创作或项目在酝酿中?
A:最近除了继续的将中华文化与说唱结合进行创作单曲以外,还在打磨我现有作品的舞台呈现,如咱们第一届海峡情我的获奖作品《牡丹亭(说唱版)》这次就登上了我们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迎新晚会的舞台,舞台呈现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我们中国的故事不是死板的,可以通过我们的方式焕发生机。
当然也在筹备一张记录我个人心境的情绪专辑《蔚蓝灵魂》,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Q:作为年轻音乐人,你为什么选择《红楼梦》这样一部古典文学巨著进行创作?在你看来,这部经典对当代年轻人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A:《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代的“青春之书”。书中的叛逆、对自由的渴望、对情感的真诚,与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精神困境高度契合。比如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黛玉对自我价值的坚持,本质上与今天年轻人追求的个性解放、情感共鸣是相通的。
我选择用说唱诠释,是因为这种形式自带“表达反抗、诉说真实”的基因,能打破古典文本的时空隔阂。事实上,《红楼梦》成书后不久就被改编为子弟书、鼓词等说唱艺术,证明它本就具有“被传唱”的生命力,我们这一代需要一种方式与经典对话,而说唱就是我的语言,我希望我能用我的方式讲述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Q:接下来想探讨一个很多创作者都会面临的抉择。当市场的偏好与你个人的音乐追求不完全一致时,你会如何取舍?
A:我的原则是“做音乐,更要做真诚的自己”。比如在《红楼梦(说唱版)》中,我保留了原著的诗意,但加入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节奏。这个我认为这不是妥协,而是翻译。为推广传统文化,为了更悦耳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但绝不会扭曲主题的精神内核。
如果市场偏好与个人追求冲突,我会问自己:这个作品是否仍能传递核心价值?我不会因为市场喜欢那种口水歌而去写,我认为创作是需要言之有物的。音乐人既是创作者也是沟通者,真正的“不妥协”不是固守形式,而是找到让本质被听见的方式。当然,回归到专业上来说,不管是市场风格还是个人,对于创作者来说都不矛盾,都需要去驾驭和学习,对于专业的提升不是坏事。
Q:你参与了“我把家乡唱给你听”这个赛事。如何评价这个活动?
A:我认为这个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 “在地性”与“现代性”并重的创作场域。它不像传统比赛仅聚焦于技巧比拼,而是鼓励音乐人从脚下的土地、身边的乡音中汲取灵感,比如两岸青年用闽南语说唱、交响乐融合等多元形式演绎家乡故事。这种“在地性”挖掘,让音乐创作回归真实的生活经验,避免了同质化表达。更重要的是,它通过 “低门槛、广传播、强连接”的机制,说明其触达了传统渠道难以覆盖的草根创作者。
长远来看,这类活动是在培育一种“新民间音乐基因”,它让方言、地方故事、民间信仰、中国故事等元素,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流行、说唱等曲风重新演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原创音乐正在成为两岸青年对话的“共同语言”,它既保留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又具备跨地域传播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原创音乐走向多元繁荣的关键。
Q:通过这首作品,你最希望向听众传达什么?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创作基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音乐作品?
A:我创作《红楼梦(说唱版)》的核心目的,是希望打破古典文学与当代年轻人之间的时空壁垒,让经典“活”在当下的节奏中。这部作品最想传达的是:《红楼梦》并非遥不可及的文学标本,其蕴含的情感共鸣、生命思考与青春抗争,完全可以跨越时空,与今天的我们对话。
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中国古典文学的说唱音乐化改编,不会停下我的脚步,现在已经写过了《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未来计划构建一个“古典文学新译系列”。真正的“中国风”不应是符号的堆砌,而应像曹雪芹那样,用时代的语言书写超越时代的人性故事,这才是对传统最深刻的继承。
Q:在音乐这条道路上,你对自己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A:短期可能想先聚焦于我手上的作品,将已经有想法的,有构思的作品做完,完成那张专辑和部分单曲。长期则想推动一种“可参与的传统文化复兴”,希望能完成“古典文学新译”系列,并尝试与戏曲、民乐艺术家跨界合作。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听到我的音乐作品,但我对我自己最大的期待不是成为“爆款制造者”,而是当人们提到“中国风音乐”时,能想到一种不只有符号堆砌,而是有着能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的、所喜爱的、能从中了解到或学到知识的,有创作者与传统故事所交织的灵魂和血肉的表达。(叶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