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二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在泉州举行。这是闽南文化的一大盛事。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包括开幕式文艺晚会、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揭牌仪式、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等13个项目。
【钗主本纪】吾唤筱巧,生于民间工艺世家,祖上借用工艺之工,以谐音宫为姓。我们家族庞大,200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泉州仅传统技艺和美术项目有1600多项呢。
大伙都说,“人如其名”这个词用在我身上算是找对人了,大概是因为,无论是规规矩矩的女红,如飞针走线、花鸟刺绣,还是别出心裁的民间技艺,比如做花灯、捏泥人,我都能拿捏几分。
“筱巧筱巧,心灵手巧”,温陵一带流传甚广的这句顺口溜,让我成为众人心中的温陵第三钗。较之众前辈,仅会雕虫小技的我,不免惭愧。>>>家族世系谱
在民间手工艺之家,绝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它代表着独一无二的骄傲,更划定了高超技艺的门槛,随之而来的“后继乏人”现状,是筱巧和家人都特别关注的问题。
你看这组数据:在泉州现有的24个技艺品种中,脱胎漆器、剧装道具、传统竹编、通草花、彩扎、蓝印花布等技艺,后继乏人,传统竹编,目前登记在案的传承人只有凌文彬一人
“没有形成专业化,没有流水线,全部都由一个人完成,量很小,速度很慢。”凌文彬说,从制图设计开始,接着制作模具、劈竹篾、编织,竹编过程冗杂,技术难度大,要培养人才,很难。面对难题,凌文彬首先认清了现状:传统竹编缺乏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他在“改良竹编”上下苦工创新,让竹编不仅可观可赏,还具有实用功能,开拓出一个有需求的精品市场。
这几天,宫家的家庭成员们经常围炉夜坐,一大家子人,有取经的,有支招的,气氛好不热闹。作为夜坐会谈记录人,筱巧对花灯支系的驻颜秘籍,最感兴趣。
泉州闹花灯的习俗是从唐代开始的,千年不衰。闽南语中“灯”和“丁”同音,闹花灯,寓意人丁兴旺。我们都觉得,这美好的寓意,助花灯支系收拢民心达到青春永驻。
“专门的生产基地”和“产业化发展”,吸引了筱巧的注意力,这两个关键词,极大地解决了民间手工艺发展存在的分散经营、设计和营销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空间有限,及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不足等问题。
民间手工艺多数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产业化生产实践难度大,但可以考虑抱团的力量,以专门的生产基地,明确制作分工,细化传承重任
读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
《泉州漆线雕》孙秀锦 著
《泉州花灯》黄坚 著
《图说老绝活》 矫友田 著
《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鲁道夫.P.霍梅尔(美)著
这些地方,可以触到真实的我
泉州市艺术馆5楼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品400余件
泉州市博物馆的“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厦门市文化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厦门华侨博物院
世界闽南文化节展情速递
泉州市博物馆的“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将集中展出漆线雕2件、锡雕2件、永春纸织画2件、李尧宝刻纸5件、漳浦刻纸5件、花灯20个、木偶头20个等。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CopyRight ©2012 闽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2011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