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 > 正文

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来源:光明日报 2020-07-20 15:51 http://www.mnw.cn/

  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静谧的湖泊……一直以来,香格里拉就像一个传说,给所有知道它的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

  六月,行走在香格里拉的每一天,你都能在清澈如镜的天空、牛羊成群的草甸、层峦叠嶂的山峰、金碧辉煌的庙宇中,感受着这个美丽城市所蕴藏着的生机勃勃。

  穿梭在高原之上,感染你的是藏族同胞内心的坚忍。面对贫困,没有一个人选择低头。他们放下了斧头,做生态的守护者;他们拿起了器具,做文化的传承者……

  迪庆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如今,这里的人们正用勤劳、智慧,绘就出一幅美丽的奋斗画卷,让高原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金沙江大拐弯也叫月亮湾,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省得荣县瓦卡镇交界处,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徐谭摄/光明图片

  山清了 水秀了 腰包也鼓了

  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盛夏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湖水映着群山,幽暗静谧。

  每到这个时节,家住香格里拉市洛茸村的藏民都杰尤为忙碌。“该去巡山了!”只见都杰麻利地穿好巡护服,走出了家门。都杰说,过去村里人吃粮食都需要国家救济,自从有了这个公园,大家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位于香格里拉市境内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这里栖息着包括黑颈鹤、滇金丝猴、雪豹、金雕在内的60多种国家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

  在建立国家公园前,村民们大都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砍树建房、卖木材、打猎……这既破坏环境,收入又不稳定。为了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迪庆州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批工程。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200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如何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平衡?管理部门决定拿出一部分反哺资金用于对当地村民的生态补偿,同时吸纳他们成为公园里的工作人员。

  于是,村民们放下了油锯、斧头,变成种树人、护林员。“我现在一年能领到反哺资金5万元,做生态护林员一个月还有2000元,加上牦牛、野生菌挣的钱,一年下来近10万元。”算起这笔收入账,都杰笑得咧开了嘴。

  山清了,水秀了,腰包也鼓了。村民们的生态观,更是从“要我保护”的被动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的积极主动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副总经理杨留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园已对周边两个乡镇,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866户3696人进行反哺扶持。10多年来,反哺资金达1.5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在迪庆,不只是普达措国家公园,在巴拉格宗景区、梅里雪山景区、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19个景区,都实施了生态反哺或其他反哺政策以推进脱贫攻坚。

  吃生态饭,奔好日子。迪庆正用他们的实践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种的是葡萄 甜的是生活

  沿着澜沧江河谷前行,记者来到了地处“三江并流”区金沙江的德钦县。这里片片架起的葡萄架,犹如凌空铺展的簇绿新毯,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甜。

  葡萄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除草、修枝。“别小看它,这可是我们丰收的希望!”见记者凑上前,德钦县升平镇阿东村的小伙区扎主动说起来。

  “以前家里穷,上个大学就成了贫困户,自从家里种上了葡萄,我们也迈入了小康生活。”分享起脱贫的喜悦,这个26岁的小伙子止不住地笑。

  德钦县全县平均海拔4270.2米,年平均气温5.5度,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县份,也是国家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德钦县化劣势为优势,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种起了葡萄。

  葡萄种植在德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60年随法国天主教传入德钦,至今境内还保留着纯正的法国“玫瑰密”葡萄名品。2001年,云岭布村和燕门茨中试种120亩,取得成功后,德钦县开始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像区扎家一样,依靠种植葡萄过上好日子的在德钦还有很多。德钦县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晨光告诉记者,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3840亩,葡萄种植户有277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76户,户均收入达1.38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我们这里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力量,依靠葡萄种植,如今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吴晨光说。

  产业是脱贫之基,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近年来,迪庆州依托自身区域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葡萄、中药材、青稞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迪庆藏族自治州贫困人口由2015年末的19553户74139人,减少至目前的508户1579人;贫困发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全州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至此,迪庆实现整州脱贫。

  守好“老”手艺,闯出“新”路子

  夜幕降临,德钦县奔子栏镇的街头依旧繁忙。屋内鲁茸益西正认真地给木碗勾线。“这碗中有我们的文化基因,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错不得!”鲁茸益西一边干着活,一边对记者讲。

  木碗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在被誉为“木碗故乡”的奔子栏镇,有着悠久的手工木碗制作历史。受环境熏陶,鲁茸益西家族世代从事着木制工艺。

  “在我们藏族,木碗是一种珍贵的礼物,一般只会赠送身份比自己更为尊贵的客人。”说起木碗蕴涵的文化,鲁茸益西滔滔不绝。但最让他为之称道的,还是他带领乡亲们用祖传的“老”手艺,闯出致富的“新”路子。

  因为手艺好,鲁茸益西制作的木碗在云南、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受到了追捧。他告诉记者,一个木碗根据品质,价值从二三十元到两万余元不等。仅凭木碗产业,他每年销售额就能达80多万元。

  为了让更多人通过手工艺实现增收,鲁茸益西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藏族传统。“我现在有80个学徒,其中80%以上都是轻度残疾人。”鲁茸益西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所以在招收学徒时,他总会优先考虑招收奔子栏周边的残疾人。在鲁茸益西的带领下,如今奔子栏周边已有200多人获得了工作就业的机会,每个人月薪能拿到5000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投身到木碗产品的制作和开发中,木碗制作也成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3年木碗制作技艺进入云南省级非遗传承项目名录。

  据统计,迪庆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8项、省级保护名录项目29项、州级保护名录项目94项、县级保护名录项目79项。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业务部主任斯那顿主告诉记者,以非遗保护为抓手,探索“非遗+”理念,不仅让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为全州决战深度贫困注入了新动力。

  尼西的黑陶、松林的藏香、迪庆藏族的锅庄舞……行走在三江并流热土上,人们清晰地看到,一颗颗散落的非遗“珍珠”,不仅串联起了藏族人民当下的幸福生活,也照亮了他们的美好未来。

  【采访札记】

  香巴拉不在别处

  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

  香格里拉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漫步在独克宗古城,那么答案很可能是傍晚广场上的建塘锅庄。这里的婴儿学会走路前,就已经在妈妈的背篓里跟随鼓点摇摆。传统习俗在这里世代延续,见人见物见生活。

  如果你徒步于普达措国家公园,那么答案很可能是杜鹃花香。初夏的属都湖畔杜鹃盛开,红白蓝紫争艳。把自然的留给自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原住民也在生态管护中获益。

  如果你走进深山,那么行囊也不必塞得太满,藏家乐的奶茶已经为你备好,唐卡、藏香、木碗等工艺品任你观览挑选。文旅产业为当地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留住了藏家的乡愁。

  “猴子望见也会掉眼泪。”这曾是横断山区群众对交通不便的感叹。可是山再高、路再险也挡不住人们交流的愿望。

  如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联结国道的柏油路已经使大山深处的农牧民尝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甜头,即将建成的丽香铁路和丽香高速公路更将大大缩短游客与藏地秘境间的时空距离。首届迪庆·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将于今年9月举行,雪山、古城都已做好准备,笑迎八方来客。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7日 04版)

原标题: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责任编辑:柯金定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拼2026年新北市长选举,侯友宜副手发布形象
  • 特朗普再次攻击南非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孙洪君、邓竹林、王达利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