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君信俗省级非遗传人卓海柱
正月二十,位于台江区星安桥巷88号的“张真君祖殿”仍延续旧时传统,在年头举行“平安法会”。
张圣君是闽台及东南亚一带民众广泛信仰、影响最大的农业神,关于他的信俗文化发端于闽清、永泰,并在台江下杭因地制宜,演变为商神。闽清、永泰、台江三地的张圣君信俗各具特色,2017年1月,他们共同申报的“张圣君信俗(福州)”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田头敬祀张圣君
据记载,张圣君又称张真君,号慈观,是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人。据“台江区志”记载,他生于唐天祐年间。关于他的生平,史料中的记载大同小异:学法数载,艺成下山,斩妖伏魔、为民除害,做了不少造福桑梓的好事、善事,之后他云游到闽清金沙九龙潭,坐化升天,乡人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永泰乡人亦建庙奉祀。
斗转星移,张圣君信仰从最初的永泰、闽清扩展到全省各地,最初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闽清、永泰,至今仍保留着以农神信仰为主的信俗活动,极为亲民和接地气。
如今,在张圣君坐化的地方闽清一带,每逢夏至仍盛行“游田了”民俗活动,提醒人们不忘农时管理农田以及感恩张圣君。闽清金沙张圣真君祖殿管委会主任黄东升介绍,每年夏至村民们会抬着张圣君塑像到田间地头巡安,民众在田头敬祀张圣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张圣君的出生地永泰,宫庙巍然林立,一个个传说口口相传,除新春上元祈福及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神诞外,每月初一、十五,信众都会到庙里祈祷还愿,这种习俗沿袭至今,成为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位于台江区星安桥巷的张真君祖殿。
从农业神到商神
有趣的是,张圣君信俗在农村围绕着农业主题,到了城市演变为亲商护商的商业神。
台江区星安桥巷88号,立着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张真君祖殿”,殿前是古河道渡口。卓海柱是“张真君祖殿”管委会主任、台江区道教协会筹备组副组长,也是张圣君信俗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此的卓海柱从老一辈手中接任后,年复一年,遵循着古法:在年头举行平安法会,在元宵晚上点灯,庆诞醮仪……
他介绍,张圣君信俗流传到台江后,适应商圈的环境,演变为商神。“你瞧,门前的内河过去两头都与闽江相连,涨潮时会出现‘圣君殿前河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景观。”卓海柱说,明清两朝,上下杭地区的商帮,抱着“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称张圣君为“商神”,还把福州商会和金融公会会址设在殿内,演变出商圈酬神聚会的商务习俗。
随着“闽商”走出国门,张圣君信仰走向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卓海柱介绍,如今每年每逢神诞和传统节庆日,都有海外华人和商会回乡敬香祈福,完成谒祖朝圣心愿。此外,张圣君信俗文化也已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纽带,促进了闽台两地宗教民俗文化交流。(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文 张旭阳/摄)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