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一档音乐竞技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让许多人喜欢上了小众的嘻哈音乐。近日,改名为《中国新说唱》的这档节目第二季开始海选,海选名单中出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李斯丹妮、万妮达、陈梓童、何美延,这些人基本都是音乐综艺的常客,有些甚至在热门音乐选秀节目曾获很高名次。《中国有嘻哈》去年大火时,曾有业内人士预测,国内嘻哈歌手的资源能保证节目做两季不重样,没想到“回锅肉”这么快就出现了。
不止一次参加选秀节目的选手,被称为“回锅肉”。事实上,“回锅肉”不是个别现象,而已经成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行业现象。通常来讲,“回锅肉”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一个选手参加不同的节目;另一种是一个选手在同一个节目中重复出现;还有一种就是已经成名多年的音乐人,回炉走上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舞台。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被视为音乐类竞技综艺的鼻祖。随着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素人歌手的走红,“超女”也被视为年轻人实现音乐梦想的舞台。但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一个节目敢说自己只为素人提供舞台。乐评人爱地人感慨,不管是明星和素人同台的《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还是歌坛新人PK的节目《中国新歌声》,翻开大多数歌手的履历,几乎没有仅上过一次音乐综艺节目的。
在爱地人的印象里,这几年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就是第一季《梦想的声音》里的叶炫清,当时的她才刚刚考上浙江音乐学院,没有参加过任何大型音乐节目,可以说是真正的素人歌手。但即使是这样的素人歌手,随着第二年参加了《中国新歌声》,也迅速成了“回锅肉”。
问题的本质在于,音乐综艺节目有其自身内在的生命周期。业界的一个共识是,音乐人才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短时间内竭泽而渔式地扎堆儿制作该类节目,虽说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收视效果,但从长期看,不仅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还容易将一个品牌推向绝路。
频频出现“回锅肉”,除了人才生长跟不上供应的主因,也涉及商业利益的问题。乐评人李嫑嫑指出,如今参加音乐选秀的“路人”,多半都有过走穴演出的经历,甚至还有不少人签过歌手经纪约,所以这部分歌手参加音乐选秀其实是“有备而来”,他们背后的经纪公司会为他们的选秀之路做铺垫。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