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看音乐节目,很多外国同行都感到惊讶了。从换各种方式选拔新歌手,到老牌歌星乐此不疲同台PK,都是在拼一个技能——选唱得好的。经过各家数年厮杀,此类型一条路走到黑,已成红海。但观众兴趣的红利就摆在那,新势力要想杀出重围,怎么办?
于是,韩国人一个新的唱歌模式被国人发现了——既找实力派,也找音痴。绿叶与红花,一起呈现。这,就是Mnet电视台的《看见你的声音》,原版模式已在江苏卫视播出。看了两期,觉得有些问题,可以探讨。
江苏卫视这节目是不是山寨?
第一期节目,范冰冰最后与奥运冠军仲满合唱。仲满,是音痴。
《看见你的声音》在江苏卫视播出后,很多网友吐槽,称这是模仿《偶滴歌神啊》、《歌手是谁》……看来,要对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科普一下了。江苏卫视《看见你的声音》,才是引进的原版模式,正宗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新鲜感,被网友误解,这要怪模式购买方的眼光。但在正牌与山寨这事上,一定要分清楚。尊重知识版权,不是儿戏。
中国版的《看见你的声音》,虽然推出得晚,但与韩国原版模式、《偶滴歌神啊》、《歌手是谁》比,还是有差别的:
韩国版《看见你的声音》,主打音乐推理。核心内容是:让大家在不知道职业、年龄和演唱实力的神秘演唱组合中,通过一些环节判断对方是实力歌者还是音痴。每期节目设置三轮竞赛,嘉宾歌手要在三轮表演后,通过与演唱曲目无关的提示淘汰1到2名音痴,选出坚持最后者,并与之同台表演。撑到最后的这个人,如是音痴便可得到2.8万人民币的奖金,如果是实力歌者便有机会发售音源。
《偶滴歌神啊》,是主打悬疑推理的游戏方式。大牌歌手通过现场六位参赛选手的表演,参考“鉴音天团”充满迷惑性的意见,推断出谁才是真正的“歌神”,共同与其完成对唱。
《歌手是谁》,重在PK上。六名疑似唱将和一名特别包装的X选手轮番登台表演。大牌嘉宾歌手分为AB两队,在各种游戏和表演中去努力辨别谁是真正的实力唱将,并将其选择到自己的队伍当中。三轮比拼后,最终队伍中留下实力唱将的,将获得单期节目的胜利。
中国版《看见你的声音》,其模式和韩国版差不多,但是没有金钱奖励。就目前来看,创新处主要体现在——请的素人选手都是有职业话题的,请的明星选手都是有音痴属性的。
当悬疑不是主线,那就只有假嗨了
范冰冰选择时的表情。她知道,节目组就是需要这种戏份。
用推理的方式,挨个淘汰人,最后真相大白。悬疑,本应是《看见你的声音》的主线。但看了二期,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先来看三大主要环节吧。
首先,是通过看造型辨别选手是否为音痴。于是,节目的一些小心思,便被那帮懂得迎合的搜查队积极引导。实在想不通,光凭一个造型就能认出会不会唱歌?也真是能扯。弄得全场都是评价造型、讨论翻白眼、站不站得稳等举动。更搞笑的是这个——选手0.3秒的声音突然蹦出,“啊”的一声功夫,就要嘉宾猜会不会唱歌!好一个管中窥豹呵。当范冰冰、韩庚表示难度很大时,音痴搜查队马上接话,以化解尴尬。
其次,是对口型环节。选手拿着话筒,跟着播放的歌曲,装作很会唱的样子。然后,嘉宾歌手就靠观察这个过程辨别是否为音痴。在该拼演技的环节里,实在找不出与唱歌有什么关联。不过也还好,范冰冰韩庚算是配合,在选手唱歌时,他们还近身前去,辨别真假。
最后,也就是终极选手与明星合唱环节。作为节目收视率高点,戏份一定要做足。是实力歌者,还是音痴,其实与邀请的嘉宾影响力有关。只是,范冰冰与韩庚的这两期,都是音痴当结尾,有这个必要吗?会审美疲劳吧!
一期节目看完,感觉大家都在演戏,答案根本不重要,就看怎么用话题撑满全程。只有前戏不够精彩,才会想办法押宝收尾。如此做法,等于宣布大部分推理环节是假嗨。把重点放在“谁最终与嘉宾歌手合唱”的引导上,会丢失很多节目本有的枝枝蔓蔓。
谁是炮灰谁是大咖,大伙心知肚明
流于表面的搜查团。
做音乐类节目,选对合适的人,是关键。《看见你的声音》,在人的元素上,主要分四大块体现:
一,是主持人。第一期,是李好、沈凌、薛之谦。话痨薛之谦,把整个气氛搞得很嗨。到了第二期,黄子佼前来替换薛之谦,实际效果并没那么好。还漏了一个忘记说了,沈凌在二期节目里,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二,是音痴搜查团。就不一一介绍名字了吧,反正都是一群瞎起哄的。观众对他们的评价是:一直在说很多外貌问题,肤浅;只看表面,没点实力,说话刻薄;硬接一些梗时,让人的尴尬癌都犯了……用这些高配的明星做音痴搜查团,人多且不出彩,高射炮打蚊子了。
三,是节目选手。每期七个人,是重中之重。细分析一下,有这些特点:男女比例,一定是有的,帅哥美女样貌与实力之间的差异化,能吸引眼球;水上飞行员、《非诚勿扰》(综艺)(观影)男嘉宾、网络红人叶良辰等,这些特殊职业背后带来的话题,撑起了节目主要谈资;奥运冠军仲满、《甄嬛传》里的曹贵人,属于音痴范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权重很高,肯定会留到节目的最后。
四,是嘉宾歌手。范冰冰打头炮,算是节目组耍的一个花招。9000万成本,开播必须要押个大的。她的效果,其实还不错。一个罕见公开唱歌的女星,居然也敢开嗓,把收视率拉到了当天第四。至于后面的嘉宾,可就悬了。除了已经播出的韩庚外,容祖儿、羽泉、信、Ella、华晨宇等人,可能成为明星嘉宾……真的怕烂尾哦。
看过多年节目,从这些人选的排布来看,其成色如何,一眼便知。有人专门负责做话题,有人专门负责热场子,有人专门负责拉收视率……谁是炮灰谁能留到最后,都不用写剧本了。别的同类节目,主打的一般是素人+明星,而《看见你的声音》,主打的是小明星+大明星。至于素人,也就领个通告费走人吧。
推理停留在表面,缺乏音乐共鸣
第二期节目请的选手,有演员也有网红。职业有话题。
二期已播,便怕节目进入惯性思维。提几个小建议吧。
结局一定要开放式,别让观众一眼就猜出来了。大咖选手留到最后,合唱时音痴出现的概率很高……别这样玩了,观众真的不傻。
整个节目还是停留在表层讨论问题,推理大都只是为了满足话题,并非真的挖出了音乐属性的内涵。如果老是这样,不如去看《一战到底》、《非常了得》好了,反正都是针对职业进行八卦。
不管是淘汰的选手演唱,还是最后的明星选手合唱,音乐部分处理得太粗糙了。整个节目下来,几乎就没一首歌是走心的。大多操作是为了展示——这个人会不会唱歌,是实力派或者是音痴。最后的合唱如果没有集体的共鸣,简直就是一种浪费。该轻的要轻,该重的要重,这才是抓住了音乐节目的内核。
最后说一句,《看见你的声音》模式并非成熟的模式。有些环节压根就经不起推敲。如果有胆量,可以大刀阔斧改造。否则,一路假嗨,看着真尴尬。
>>>点击观看《看见你的声音》完整版:叶良辰本尊开嗓献唱吓坏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