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机活力的海沧。郑伟明 摄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 (本版文字 晨报记者 邱雅萍 通讯员 杨佳怡 周舟 洪欣琳 )过去五年,是海沧在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上跑出“加速度”的五年;是海沧生态颜值越来越高的五年;是海沧民生幸福指数不断飙升的五年;是海沧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海沧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
未来五年,海沧将秉承“滴水穿石、砥砺前行”的海沧精神,弘扬“迎难而上、敢闯敢试”的海沧作风;依靠“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海沧力量,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全局”的海沧责任,昂首阔步迈上新征程,奋力谱写活力海沧建设崭新篇章。
炎夏骄阳,赛不过海沧如火的发展激情。
昨日上午,中共厦门市海沧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林文生同志代表海沧区第三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林文生指出,未来五年,海沧将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创新型重要城区,打造环境一流的开放之城、高端引领的创新之城、文兴景秀的精致之城、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活力海沧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厦门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一次“回眸”,是一次“展望”,力量在此凝聚,活力海沧在此飞扬。
开放之城
加快营造
一流营商环境
活力四射的海沧,离不开“包容、开放、开拓”。在海沧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中,首个关键词便是“开放”。
拥有自贸试验区、“海丝”先行区、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六区叠加优势的海沧将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更加主动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加广泛聚集全球先进生产要素。
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水平,加快互联网金融、航运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发展;打造“一带一路”陆海枢纽,全面推进“一基地、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打通港铁联运大动脉,打造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集装箱枢纽港;再造台商投资区新优势,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海沧胸有丘壑自纵横,它有底气地告诉世界,“到2020年,海沧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年均增幅达到15%”。
创新之城
提升产业发展品质
近年来,在“创新创业”这一“冲锋号”的引领下,创新驱动释放内生新动能,新兴产业孕育集结新引擎,海沧正悄然发生更深刻的产业变革。
在未来五年,“创新”仍是海沧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45%,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70%……”未来五年,海沧着力构建创新驱动、龙头带动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之城。
海沧将通过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走前头、当先锋。通过加快生物医药港、军民融合产业园、信息消费园等载体建 设,为产业集聚拓展空间。紧盯“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大宗商品交易、供应链管理等高端服务业,推动文化、会展、旅游、科技 等深度融合,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
此外,记者了解到,海沧还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政策扶持,让企业创新“轻装 前行”。在生物医药、水暖卫浴、光电电子、汽车及配件等领域,海沧将发挥政府投入、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支持企业瞄准行业前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 一步提高科技研发投入比重,培育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生根型企业。
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服务有效供给、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海沧踏响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激活海沧的潜力,使创新创造成为推动转型的新引擎。
精致之城
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水清、天蓝、城绿……灵动的海沧将注重城区功能的完善、资源禀赋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让自然生态更加优美、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让更多人来到海沧、留在海沧。
按照“南营市、北拓城”的发展战略,海沧将统筹推进大路网、大交通、大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南北城区串联。高起点建设马銮湾新城,高标准优化海沧湾新城,加速提升东孚新城和新阳工业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围绕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绿的目标,海沧将下大力气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并以水系为纽带,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建成龟山、大曦山、三江口、天衢古道等景观公园和城市绿廊,打造山海湖岛城一体的全域景区格局,让市民共享“绿色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将引进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沧江会展中心,推动会展旅游业发展;以沧江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为重点,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用“文化活化”唤醒乡愁记忆、提升城区品位。
幸福之城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森林覆盖率40.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9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区”;海沧医院二期、海沧体育中心、 厦门儿童公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一组组鲜活而真实的数据,充分彰显出海沧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交出了一份丰厚的民生“答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 见、摸得着的幸福。
人民的幸福感已经成为海沧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未来五年,海沧不仅将大刀阔斧谋发展,更将深耕细作为民谋福祉。海沧将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着力构建互动共治、文明和谐的社会治理新风尚,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
海沧将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20年,户籍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超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海沧将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动态增长机制,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坚持“高位嫁接”合 作办学,打造高水平、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力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第一医院海沧分院建设、海沧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探索“互联网+移动医疗”,构建“大 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制度更加完善。
此外,顺应新老厦门人和两岸同胞融入融合、共治共享的新期待,海沧将通过搭建社区同驻共建平台等系列做法创新更有归属感的社会治理机制。
数说海沧
●五年间,海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级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海沧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1.7亿元,人均GDP超2.5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十连冠”,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13名。
●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比201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1.8%。
●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76:1,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五年达100%。
●五年新增学位15660个,跻身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较2011年新增20平方公里,比重厦门 岛外最高。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地位凸显,50余条航线直达全球主要港口,2015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622.69万标箱,占全市的67.8%、全省的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