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文艺惠民活动精彩纷呈。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9月,全市5个“文联服务点”联动发力,共开展13场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从书法练笔到古琴艺术鉴赏,再到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展示,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文艺家们纷纷走进社区、爱心护理院、博物馆,送上优质文艺服务,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古琴鉴赏 歌声悠扬
爱心护理院里乐音回荡
在爱心护理院,一系列传统文化课程丰富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温暖与欢乐。
又安古琴文化交流中心的郑伊等三位老师带来“古琴艺术赏听会”,讲解古琴的发展历程,演示基础奏乐技巧,还现场演奏了《鹿鸣》《大学之道》《梅花三弄》《流水》等多首经典古琴曲目。
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魏良河带来“正确歌唱,快乐歌唱”课程,指导排练经典曲目《敖包相会》,还介绍了升降调、重复符号等相关知识。老人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排练中,歌声时而激昂高亢,时而温柔细腻,诠释了歌曲中的情感与意境。
衍纸珠绣 巧手生花
社区居民浸润传统技艺
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陈宝珍带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衍纸画的相关知识,介绍基本的衍纸画创作手法,并以厦门市花三角梅为主题,完成了一幅精美的衍纸画作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闽南拼布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许嫣红在华福社区带来“闽南拼布与珠绣制作技艺”课程。她深入讲解“碎布成画”的技艺精髓,并通过播放视频教程,直观展示珠绣创作的关键步骤,让居民在一针一线中感受闽南文化魅力。
福建剪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剪纸艺术家协会创作员刘进才在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来5堂“中国结编制入门”课程,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结的精妙世界,从基础款式到复杂结型,展示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每一节课上,刘进才都会详细讲解编制技巧,从线材选择、打结手法到细节调整耐心指导,帮助大家攻克编制过程中的难点。
书法练笔 翰墨飘香
文明实践中心课程丰富
9月,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联服务点”共组织“楷书快写集训”3次,吸引辖区内十多名8岁至12岁的小学生踊跃参与。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郑苜玲围绕楷书快写设计课程内容,以“趣味引导、循序渐进”为教学核心,按照学员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郑苜玲通过“口诀记方法”“动画看运笔”“手把手纠错”等方式,让学员掌握“轻起笔、稳行笔、快收笔”的节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厦门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编辑、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叶胜伟讲授“寻找厦门抗战忠烈”,带领大家回顾厦门军民浴血抗战的艰苦岁月和英勇事迹,并分享了他多年来寻访厦门抗战忠烈的历程,介绍了厦门抗日死难者纪念雕塑落成背后的故事。
厦门市文联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文化进万家”活动不断创新“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兴文化”的文艺惠民模式,让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把更丰富、更对味的文艺送到群众“家门口”。
(海西晨报记者 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