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多了一个“建在高校中”的科普基地。昨日, 全国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华侨大学星火馆”揭牌。“华侨大学星火馆”涵盖智能制造未来馆、智擎移动未来馆、人工智能体验馆、绿色安全科技馆、非遗制造文化体验馆、石材科技文化馆等六大分馆,融合高校实验室、实训室、工程训练中心、产教基地等资源,融入非遗等元素,打造面向大中小学及境内外学生等多元场景的科普基地。
用AI画图、激光雕刻的剪纸作品,可以在树叶上“作画”的拓印技术,利用机床在蛋壳上进行雕刻加工的“蛋雕”……昨日,来自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的几十名学生走进“华侨大学星火馆”,在大学老师的导览下,了解高科技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依托华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等场馆,我们把智能制造、数控加工等技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项目。小朋友能动手玩十二生肖剪纸、拓印传统纹样,大孩子可尝试用激光雕刻机复刻非遗图案,还能挑战用机床在蛋壳上雕出精细花纹。”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场馆还为境外生设计了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读懂非遗,感受科技给传统技艺带来的新活力。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65所高校被确定为2025年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首批试点高校,另外有近300所作为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将根据情况向公众开放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展教资源,履行科普社会责任。
(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