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路内停车泊位供给水平、建成并试运行“厦门市智慧停车数据开放平台”、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建设局获悉,当前,厦门市高度重视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市建设局也一直会同其他职能部门,采取多举措助市民“好停车”。
一方面,厦门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采取新增泊位、延长停放时段、提高周转率等方式,大力提升路内停车泊位供给水平。2022年,厦门推动新增全时段路内停车泊位5078个;调整管理路内停车泊位2618个,包括延长夜间、节假日准停时间段及免费泊位调整为收费泊位等;在学校、公厕周边划定限定时长的临时停车区域,在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周边道路设置停车时长30秒到3分钟不等的上下客区域。
另一方面,厦门从居民交通出行特征出发,持续优化管理措施。如对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的城区次支路,延长部分路内停放时间,工作日允许停放时间由20时至次日7时调整为19时至次日7时;非工作日条件允许的可全天停放,条件受限的可停放时间由20时至次日7时调整为18时至次日9时。老旧小区周边道路原则上在工作日20时至次日7时、非工作日19时30分至次日9时允许临时停车。
同时,厦门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厦门市建设局介绍,2022年,厦门采用单独新建、结合建设、既有建筑改造、收储用地临时利用等方式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681个;2023年继续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力争新增不少于5000个公共停车位。
此外,厦门还出台施行《推广停车设施错时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挖掘盘活停车资源,加强停车场资源统筹运用;推进“厦门市智慧停车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开始试运行,推动全市公共停车场实时停车数据联网工作,提升停车场智能化水平。
接下来,市建设局将会同其他职能部门,继续推进厦门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大停车泊位供给;继续完善“厦门市智慧停车数据开放平台”,提升智慧停车水平,依托平台为市民出行提供智能、便利的应用服务;同时继续推动停车资源错时共享,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记者 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