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充满氧气的袋子依次打开,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从软布滑道,进入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附近海域,回到海洋的怀抱。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厦门与金门同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当日,厦门放流黄鳍鲷10万尾、黑鲷10万尾,放流1龄中华鲎1万尾、绿海龟4只。金门放流远海梭子蟹10万只、黄鳍鲷2.5万尾、四指马鲅12万尾。
这场活动也拉开了2020年厦门市海洋科普系列宣传暨“6·6”全国放鱼日、“6·8”全国海洋宣传日广场主题活动的序幕。据悉,今年“6·6”全国放鱼日的主题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6·8”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这一系列活动是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海洋预报台、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翔安区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的。
主办方表示,增殖放流活动对于近海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会护渔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受疫情影响 厦金各自设陆上放流点
“三、二、一!”顺着专门搭设的蓝色软布滑道,黄鳍鲷、黑鲷等海洋鱼类的鱼苗跃入大海,踏上“回家”的旅途。6日上午9时许,以“爱心厦门鱼生有你”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活动在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启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到场参与。
这是厦门实施增殖放流的第18年,也是厦门、金门联合增殖放流的第六年。往年,双方一般在厦金海域的中线附近进行增殖放流。今年受疫情影响,厦金双方不碰面,各自设置陆上放流点。厦门方面,共放流种苗21万尾,还有4只经救助已经康复的绿海龟。金门方面,放流种苗约24.5万尾。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所长陈国斌介绍道,实施增殖放流,已取得显著效果,一方面补充了生物群体资源,一些重要品种的资源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完善了生态系统,增加水生态能量传递,对生物资源的维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说,通过监测发现,近几年来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百公里遇见率明显回升,在厦门湾近岸也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长毛明对虾野生苗。此外,在厦门、东山和金门海域,渔民能捕获小群体的大黄鱼,金门渔民反馈现在海钓的鱼明显增多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鱼汛。
加强执法监管 今年还将组织14场增殖放流
6日放流的苗种主要为黄鳍鲷和黑鲷。这些都是厦门海域常见的品种,属于杂食性的鱼类,适合在近岸放流。市海洋局表示,接下来还会投放像大黄鱼这样的鱼苗,放流区域会选择在海上。
放流前,鱼苗经过专业质检机构的严格检验,确保放流种苗规格、质量和数量等完全符合放流要求。据悉,用于增殖放流的鱼苗平均身长必须超过5厘米,这种尺寸的鱼苗放流后存活率较高。当前正值休渔期,小鱼苗也有了较好的成长环境。
如何确保放流后鱼苗的安全?市海洋局表示,增殖放流前,执法人员会对放流水域实施执法检查,清除对放流苗种具有危害的作业船只、网具等物体;增殖放流后,还会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偷捕和破坏放流苗种的行为,对违法捕捞的,严格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对此次增殖放流工作的监督,市纪委监委驻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深入增殖放流现场,对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据了解,今年我市计划放流长毛明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合计约4亿尾,大黄鱼、黄鳍鲷、黑鲷合计约780万尾。6日的增殖放流是今年的第一场,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在厦门海域组织14场增殖放流活动。
亲子教育课堂零距离体验海洋魅力
“你看,这些鱼宝宝马上就要回到大海,我们轻轻地放手,帮助它们‘回家’……”在增殖放流现场,市民陈启灶带着5岁儿子陈文樾,缓缓将手中的鱼苗小心翼翼地倒向滑道。
对于增殖放流活动,陈启灶频频点赞:“这样的活动很好,可以唤醒大家保护海洋、保护生物的意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放流活动。我觉得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参与。”
6日的活动吸引了大批亲子家庭参与,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成了一个生动的海洋教育大课堂,让孩子们眼界大开,零距离体验海洋的魅力。
市民宋艳艳也带着女儿唐歆然参与增殖放流。“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周末休闲娱乐也经常去海边,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增进对海洋的了解,提升保护海洋的意识。”指着不远处成片的红树林,宋艳艳介绍,以前自己住在杏林湾的时候,就经常在退潮时看到红树林,“这种长在海里的神奇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民众应该要增加这方面知识的了解。”
当日活动中,学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了保护海洋生态倡议书,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据了解,在市海洋局的大力推动下,厦门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研学联盟于去年成立。联盟已推动108家成员单位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依托各区建设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研学基地12家,开展海洋意识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活动129场。
【数据】 厦门自2003年开展增殖放流以来,累计放流甲壳类种苗42.98亿尾、海水鱼类种苗2.51亿尾、贝类241.33万个、大型海洋藻类3840公斤,珍稀保护生物类的中华鲟818尾、文昌鱼80.42万尾、中华鲎13.67万尾。主要放流品种有长毛明对虾、日本囊对虾、三疣梭子蟹、真鲷、黄鳍鲷、黑鲷、石斑鱼、大黄鱼、大弹涂鱼、波纹巴非蛤、江蓠、中华鲟、文昌鱼和中华鲎等14种。(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