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廉价的原材料提取高纯度的氨糖。
国家“十二五”计划赋予了我省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重大使命。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两个海洋科技发展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以厦门为依托的海洋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开发海洋生物药物制品。
厦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蓝海经济的发展,使科研成果较快地转化生产力,我市制备出的葡萄糖硫酸盐含量大于99%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产品,而同类国产和进口产品的纯度低于80%。
据厦门晚报报道 从一吨几百块钱的虾蟹壳中,可以提炼价值千万元一吨的“关节润滑剂”。厦门有这样一家企业,从海产品加工下料的虾蟹壳中,提取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只有80多人的小公司,创下了过亿元的年产值,这就是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
日前,记者采访了该公司总工程师郭国兴。
“硫酸氨基葡萄糖”(以下简称“氨糖”)是生成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一种基质,被形象比喻成“关节的粮食”,进入人体后可转化成软骨和滑液的组成物质——蛋白多糖。老年人对蛋白多糖不断消耗,需要外源补充,补充后可以使受损软骨得到修复,能有效治疗并预防关节炎。郭国兴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氨糖的提纯就是学界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氨糖纯度越高,稳定性越差,在生产过程中会吸潮、氧化、褐变。2005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经过8年时间,攻克了这一难题,成功研发了氨糖项目。
但是,如果不能将这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很可能永远被束之高阁。我市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迅速转变了这一困局。恰在此时成立的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与该项目成功对接。海洋三所的科研成果加上蓝湾科技的科技转化,最终制备出葡萄糖硫酸盐含量大于99%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产品,而同类国产和进口产品的纯度低于80%。
据悉,公司收集了虾蟹壳,从中选取优质的甲壳质,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胶囊。近年,蓝湾科技又开发出高品质壳聚糖(调节三高)、壳寡糖(保肝护肝)、氨糖软骨素(针对顽固骨关节病)等全球领先的海洋生物制品。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氨糖、壳聚糖已进入全国30多个省、200多个城市,服务数十万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运动损伤人员,年销售额过亿,还吸引了20多个国家前来洽谈合作。
郭国兴认为,蓝湾海洋生物多糖的研发应用,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海洋生物甲壳、鱼鳞鱼皮等资源,实现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带动国家海洋药物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填补了国家海洋生物高科技产业的空白。(文/图 记者 吴笛 见习记者 汪燕妮)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