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母亲中风偏瘫 老伯背妈妈下6楼兜风已坚持13年

来源:厦门日报 2015-12-14 08:40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人物名片

  郑忠平,1952年生,福建宁德人,现居住在厦门海沧。2002年,母亲中风偏瘫,他提前退休,回家照顾母亲;13年来,他每天把行动不便的母亲从6楼背下,用自己改造的三轮车带着母亲兜风;喂饭、喂药、送医,母亲的饮食起居,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人物原声

  “现在背得动就背,以后背不动了,再想办法。”

  60多岁的郑忠平,想尽办法把妈妈背起来,就为了让妈妈去转转。

  上午10点钟,63岁的郑忠平瞅了瞅窗外,天气不错,母亲该出去兜兜风了。

  母亲正坐在躺椅上。他给她穿上一双小棉鞋,又拿了个枕头垫在她背后,然后背对着母亲蹲下,手往后伸,分毫不差地抓住母亲的手臂搭在自己肩上。此时,母亲嘟囔了一声,他转过身来,像对孩子一样轻抚她的头,然后再次背对母亲蹲下,咬紧牙根用力将母亲身体托起,背在身上,缓缓地走下楼去。

  这一背就是13年。体重120斤的郑忠平,每天背着110斤的母亲走上走下爬6层楼,用自己改装的三轮车带着她去兜风,只为让母亲心情愉悦。

  照顾母亲几乎成了郑忠平生活的全部。63岁的他,每天要给82岁的母亲做4次腹膜透析,喂她吃5次药,背她上6次厕所——光是用力把母亲扶起、抱到轮椅上这个动作,他每天就要重复不下40次。

一张透析记录卡

每天4次透析,喂65粒药

  郑忠平有一张小卡片,“12月4日,10:10出1900ml,10:20入2050ml……”,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母亲每次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出入量。小卡片约半个月换一张,迄今为止,郑忠平已经写满了一大沓这样的卡片。

  郑忠平告诉记者,母亲在年初得了尿毒症,即便出院后,也须每天做4次腹膜透析。这不是个简单的事,需要三次移位。首先,要先把母亲从躺椅上扶起,抱到装有轮子的椅子上推至房间里,然后再次把她抱起来,坐到郑忠平自制的透析椅上。为了让母亲体内的透析液能够尽快排出,他放了两个箱子在透析椅上,以抬高坐垫的位置,而这也意味着要将与自己体重接近的母亲抱上透析椅,需要更多的体力。母亲排掉体内的透析液后,郑忠平把母亲挪到床上,开始输入透析液——这是第三次移位。

  郑忠平说,母亲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等。每天给母亲喂药,自然成了他必做的功课。“来,吃药了。”郑忠平左手扶着母亲的头,右手把一粒胶囊塞进她的嘴里,并用手指将药推至她的咽喉处,而后往她嘴里送了一勺水,“她吞咽困难,必须要把药送到她咽部才能吞下去。”一粒,两粒……他连续用同样的方法给母亲喂了7个胶囊、6个药丸。每天,母亲要吃5次药。

  为了配合母亲的治疗,郑忠平的饮食习惯也变了。由于吞咽困难,母亲不能吃硬的食物,郑忠平便把蔬菜煮得烂熟,有的还要用搅拌机打碎,然后一口一口给母亲喂进去。如果母亲吞不下去,郑忠平就用手指把食物拨到她咽喉处。因此,一小碗米饭,要喂一个小时才能吃完。“医生曾建议装鼻饲管,但我不同意。”郑忠平担心,吞咽功能用进废退,一旦装了鼻饲管,母亲以后就更不会吞咽了,因此他宁可多花点时间给母亲喂食。

一辆改装三轮车

带母亲兜风13载

  为了带母亲兜风一次,年过花甲的郑忠平要从6楼跑上跑下3趟:先把椅子搬下楼,放到三轮车上,再上楼把母亲背下来,让她坐在椅子上,这才可以启程去兜风。兜风后,再把母亲背上楼。然后再下楼拿椅子上来。

  这辆三轮车,是用一辆上世纪80年代的“凤凰”牌自行车改造的。2002年,母亲中风后行动不便,郑忠平决定提前退休,在家里做起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母亲生病前喜欢出门散心,机械检修技术人员出身的郑忠平就干回“老本行”,把“凤凰”牌自行车改造成三轮车。此后,只要天气好,他一定会用这辆三轮车带上母亲,从金茂花园家中一路骑到海沧市民广场。“坐在三轮车上兜风,妈妈看起来很开心。”郑忠平说,如果上午有出去散心,母亲午觉就会睡得很香。

  郑忠平有严重的痛风。有一次,他痛风发作正好碰上母亲出院,尽管脚肿得厉害,他还是坚持把母亲背上楼。“每走一步都痛。”郑忠平说,再痛也要忍着,要让母亲安全回家。

  “现在背得动就背,以后背不动了再想办法。”郑忠平说,自己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把他带大,很不容易。说着,他低头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母亲,捋了捋她的白发。

一张自制轮椅

成为母亲在家的代步工具

  不仅是三轮车,家里其他大大小小的物件也都是郑忠平为母亲量身改造的。他给小木椅加了四个可拆卸的轮子,用作母亲在家中的代步工具。为了方便母亲在房间里如厕,他按照马桶盖的形状,给另一张小木椅挖了个洞,再在下面放一个便盆,一个简易马桶就改造完成。

  每天,郑忠平7点起床做好早餐,8点把母亲叫醒,穿衣、洗脸、上厕所、打胰岛素、喂饭、喂药、做腹膜透析、兜风,母亲的饮食起居,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做这些,母亲要不断地移动到不同位置,这时候,郑忠平自制的轮椅就派上了用场。比如,母亲要上厕所,郑忠平就把母亲从客厅的躺椅上扶起、抱到自制轮椅上,推到房间里,再将母亲抱到马桶椅上。如厕完毕后,再让母亲坐着轮椅回到躺椅上。

  记者做了个简单的计算,郑忠平每天帮母亲做4次腹膜透析,背她上6次厕所,加上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他每天至少需40次将母亲抱起——母亲体重110斤,郑忠平自己是120斤。对于已经60多岁的郑忠平而言,这并不轻松。

  为了方便夜间照顾母亲,他把自己的床搬到了母亲的房间,“她中风后,胆子就变小了,需要人在身边陪伴。”一天24小时,他很少离开母亲身边,只有在母亲午休时,他才会出去买点东西。

  【记者手记】

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母亲

  走进郑忠平的家时,他正给母亲穿衣服。由于母亲的手臂无法伸直,每穿一只袖子都很艰难。郑忠平给母亲穿一件衣服,花了近1.5分钟。这一切就是他的日常生活,甚至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全部。

  一个细节让我最为动容。被背起来时,老人家好像有点不愿意,郑忠平用慈爱的眼神看了母亲一眼,轻抚她的头。80多岁的老人家,像个小孩一样被儿子照顾。

  生命的轮回是如此神奇,老年是第二个婴儿期,而我们往往习惯了第一个婴儿期,却对第二个婴儿期毫无准备,或者惶恐不安。作为记者,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这一次,我学到的是,像郑忠平一样,慢慢成为爸妈坚强的依靠吧。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厦门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 深读 | 全民“守鲎”,濒危物种重现生机
  • 《侃侃闽南》:用喜剧演绎这片温情的土地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发布 收评:沪指涨1.51%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3. 《侃侃闽南》:用喜剧演绎这片温情的土地 国际原子能机构:库尔斯克核电站周边辐射 依法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 深读 | 全民“守鲎”,濒危物种重现生机 岚岛追“风”记 平潭新增3处工会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