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疼痛”黄金时代不再
虽然现在饱受质疑,但陪伴了许多人的“青春疼痛文学”也曾有过黄金时代,影视化之后的《致青春》《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都有很高的关注度。但是随着这类题材从眼熟走向眼疲劳,它们故作深沉实际却内涵不足、颜值好看内里却千篇一律的卖相,终究是过时了。
青少年时期曾痴迷于郭敬明、安妮宝贝的90后马晓珊告诉记者:“千禧一代的青春期,互联网远没有现在发达,与青春的对话大多都是通过这些青春文学作品。当时觉得此类小说道尽青春的悲欢,但现在重新翻阅,只觉得满是矫揉造作、莫名其妙。”
反观现如今比较热门的作品,如《香蜜沉沉烬如霜》里甜虐交织的三世痴缠,虽然主题依然为爱情,却也有对套路剧的反讽桥段;一路闯关、打怪升级的《延禧攻略》,走的是让人心里痛快的“爽剧”路线,给人轻松愉悦的感受。
《最好的我们》这种高中生轻松打闹、互生好感的校园爱情也可以历久弥新;没有大卡司大制作的少年兄妹情《快把我哥带走》也会有高票房。如果是走情怀路线的作品,也要有深层次的故事含义,如《无问西东》《你好,旧时光》等影视作品,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都选择抓住时代共鸣作为走近观众的窗口。
所以,像这类的“青春疼痛文学”IP,恐怕以后的影视化也要换个思路,看见新意才有成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