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石狮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获悉,去年全年共接“求挪车”电话66931宗,日均183宗,占有效警情超过一半。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及不良的停车习惯造成了“停车难”的尴尬局面,“求挪车”的求助体量高居不下,占据了过多的110宝贵公共安全资源,寻找合理高效的“求挪车”服务途径或成趋势。
主因:
不良停车习惯加剧“挪车难”
据了解,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有“见缝停车”的,看到有空隙便赶紧将车“塞”进去,不管是否堵住了其他车辆的出入口;有“无中生有”的,不管路边有没有施划临时停车泊位,但凡见到空位的人行道或路边就随性停靠;有“强行加排”的,路边明明已经停了一排车子,却仍有车子停在“第二排”。客观上城市的空间有限而机动车的保有量持续上涨,主观上城市交通人的不良停车思维和习惯,两者叠加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
“在一些老旧小区挪一辆车往往要通知多个车主前来移车。”采访中,市民李先生说部分情况确实是停车场地所限,但是令人气愤的是一小部分车主不按车位、不统一朝向地任性停车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现状:
日均“求挪车”183宗
想开车时却发现车被堵住了,无路可出?遇到这样的困境,情急之下车主一般会想到拨打110电话求助。警方在接到“求挪车”电话后,也会及时通过公安系统查询车主电话,提醒对方尽快挪车。
石狮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共接“求挪车”电话66931宗,日均183宗,占有效警情超过一半。不过另一个尴尬的问题同样突显,作为宝贵的公共资源,110报警服务台主要受理的是危及公共或群众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求挪车”的电话求助体量高居不下,导致大量警力资源被耗费。
根据“求挪车”的警情数据分析,“求挪车”无具体的明显分布,而是广泛地存在市区的大部分范围,尤其是在老城区及旧小区相对较为集中,而从时间点上来看周末、节假日则更多。
探讨:
求挪车什么途径?
面对“求挪车”现象频发,部分车主常会在停车时在车头放置一张“挪车电话”,以方便他人联系自己,但由此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问题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担忧,网上也爆出了因“挪车电话”而引发的诈骗案件。
基于“求挪车”的求助体量高居不下的现状,有关人士建议占据过多的110公共安全资源并不适宜,或可寻找其他的途径来替代或多途径予以分流。
事实上,在石狮公安民生警务平台“交警业务”模块上,也推出了“自助移车”功能,市民可通过在线上传车辆被困位置及被困的实景照片,并输入“堵塞”车辆的车牌号。警方后台一旦收到信息,将第一时间通知堵塞车辆车主前去挪车。
参照其他城市的一些做法,有的开辟了专门的热线提供专门的“求挪车”服务。部分软件也提供了挪车二维码,车主生成唯一的二维码取代电话号码放置在车头,若发生了堵住其他车辆的情况,对方只需扫码车主即可收到相关的提醒挪车消息,此种方式以二维码取代电话号码,保护了隐私。
凡此种种皆是事后补救措施,若能在前置环节中培养起良好的停车习惯,停车时尽最大可能“给人留条路”方是上策。在城市空间有限的客观环境下,以良好的停车习惯争取更为顺畅的停车空间,这是所有车主的应有之义。(记者 杨德华 通讯员 林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