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头直指印度社会问题
《摔跤吧!爸爸》取材于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他打破重重阻碍,在印度这个性别不平等的国家中,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并且引发广泛的国际关注。而向来致力于印度公益事业和呼吁男女平等的阿米尔·汗,正是看中了这个特殊的题材,才将其搬上了银幕。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是从娘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一旦查出是女婴,往往还在母亲腹中就被扼杀。正如片中表现的那样,马哈维亚为了求子,寻遍了各种民间秘方,还因为连生四个女儿遭到村民们的冷嘲热讽。但马哈维亚没有因此放弃梦想,他决定训练自己的女儿成为摔跤手继承父业,“金牌还是金牌,男女谁拿都一样。”
一开始,两个女儿对父亲的魔鬼训练是非常抵触的,直到她们参加了一场同龄女孩的婚礼。14岁的新娘对她们不无羡慕地说:“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从这一刻起,当冠军已经不仅仅是父亲的梦想了,而是两个女儿为改变自己命运的觉醒。
为了争取参赛资格,马哈维亚甚至大胆地让女儿进行了一场跨性别的男女大挑战,一番激烈的搏斗后,证明他的女儿确实不比男人差。阿米尔·汗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印度这样一个保守型社会,父亲带着女儿去参加摔跤比赛,是非常大胆的举动,他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一种性别的突破。“不只是他在精神上很强大,他的女儿在这方面也是非常强大的。”
影片的高潮是吉塔向英联邦运动会冠军发起挑战,父亲鼓励她:“你的对手不仅是那个澳大利亚选手,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这番话不仅激发了女儿无穷的斗志,也是在为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女性发声。一块金牌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女孩的命运,更让无数遭受性别歧视的印度女孩看到了希望。
事实上,阿米尔·汗的电影始终致力于反映印度的社会问题,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调侃了印度教育体系的僵硬刻板,而《我的个神啊》更是犀利地讽刺了印度的宗教愚昧,这次的新片《摔跤吧!爸爸》更是将矛头对准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问题。此外,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他还制作了一档电视节目《真理访谈》,内容涉及儿童性骚扰、种姓制度、家庭暴力、非法堕胎等尖锐问题。每一期话题对印度都是一次“地震性”的轰动。探讨虐待儿童一期播出后,阿米尔·汗更是被邀请到印度国会作证,成功令国会通过了保护儿童法案。《时代周刊》因此称阿米尔·汗为“印度良心”。(记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