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多少? 家境较好的每月3000元 也有人坚持只要1000元
在丰泽区工作的于先生说,自家侄女在福州某高校读艺术类专业。因为家境较好,父母亲生怕宝贝女儿生活上受委屈,今年开始每个月汇款的金额由原来的2500元升至3000元。不过这个令人咂舌的金额在于先生一家看来,并不算什么。
“问了一下其他家长都是给2000元,我们主动提出追加生活费,要他多花钱,他还不要。”说到这里,市民郭女士不免为远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儿子捏了一把汗。懂事孝顺的儿子每个月坚持只要1000元用作伙食费,多的不收,让郭女士夫妻俩十分无奈。郭女士有一回提出要给儿子准备一笔“恋爱基金”,腼腆的儿子吓得连连摆手说不,让郭女士哭笑不得。
市民杨先生认为,一个月生活费多少、怎么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大学所在地的消费水平、家庭负担情况、孩子的消费观念等。他专门给儿子准备了一笔3000元的应急基金以备不时之需,不过直到现在,儿子还没有动用过。
专家声音
正确对待自身家境 学习理财量入为出
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分析,因地区、家境的不同,生活费会有所差异,但是一般800元至1200元即可满足日常伙食,当然可依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减。
关于“钱多钱少、够不够花”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从高中到大学,学生的消费观念很可能会受到冲击。上大学后所面对的校园环境有所不同,大多数人基本上是第一次掌握“财政大权”,自己规划吃穿用度。
因此有意识地学习理财也很重要。肖北婴表示,同学们应理性面对自己的家庭条件,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拒绝盲目攀比,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把来之不易的生活费用在刀刃上。比如分清哪些支出是必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还要学会记账、理财、量入为出。(记者 李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