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春县小学教育的沃土上,陈永林以党员之责为犁,以教研创新为种,深耕不辍。作为区域教研的“领头雁”,他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立德树人为灯塔,以核心素养培育为航标,让创新思维在教研一线迸发活力,让党员先进性在三尺讲台旁闪耀光芒,用务实行动托举着永春小学教育的美好未来。
赋能教师成长,书写育人新篇
秉持“党员要走在服务前列” 的信念,陈永林创新构建青年教师“3+1”教学基本功大练兵体系,将粉笔字、硬笔字、普通话“三项基本功训练”与学科教学特色深度融合,实现“基础过关”与“专业成长”双提升。2025 年,全县 452 名小学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全员达标,夯实了教师队伍的“基本功底盘”。他深知“精准赋能才能加速成长”,带领团队开展“青年教师培养”专题下校辅导 28 场次,从课堂设计到学情分析,从板书优化到作业设计,手把手“传帮带”。2025年,永春县 13 位教师参评泉州市小学优质课,获得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创下 100% 获奖的历史佳绩,见证了县域教师队伍素质的跨越式提升。
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永春名片
以党员的创新意识破解课改难题,陈永林从“质量监测”与“资源融合”双向发力,常态化推进三至五年级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监测,用数据精准把脉教学短板,夯实学科教学质量。同时,他积极推进国家课程落地、课后服务提质、校外实践增效 “三维联动”,让课堂延伸到生活场景。他牵头承办 2 场全市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活动,将永春课改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可复制样本”,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在“整本书读思达”教学改革中,他策划 7 场小学生阅读竞赛,2.35 万名学子在墨香中涵养品格、提升素养,让书香浸润校园;全县 11 所学校获评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县域读书行动经验更受邀在省级会议作典型交流,让“永春课改”的名片愈发鲜亮。
城乡教研同频,均衡乡村教育
“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优质的教育”,这是陈永林扎根永春教育多年的执着坚守。为破解城乡教育差距,他以 “教研搭桥”,精心策划“教学评一体化”全县主题教研 12 场、片区协作教研 24 场,用高质量教研撬动课堂深度变革;创新启动 “骨干教师乡村行” 计划,组织 170 名骨干教师组建“送教团”,对 41 所乡村学校的需求定制“菜单式”送教送培。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走进乡村课堂,不仅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更让乡村孩子的眼中多了对知识的渴望,为永春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教研模式,提升教学活力
陈永林深知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他带领 36 所学校深入实践“半日教研”模式,从顶层设计模式框架,到蹲点学校实地验证,再到全县案例评选、现场观摩研讨,一步步推进 “半日教研”从“探索实践”走向“制度常态”、从“形式创新”走向“内涵深化”。这种扎根学校实际的教研模式,为每所学校注入了“强心剂”,教师们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研究”,从“单打独斗”变为“团队协作”,彻底激活了校本教研的生命力,凝练出可推广、可借鉴的教研“永春经验”。
从培育骨干教师到打造课改样板,从均衡城乡教育到激活教研动能,陈永林的每一步探索,都烙印着“党员担当”的底色,更是在身边人心中种下了“深耕教育、无私奉献”的种子。如今,永春小学教育的沃土上,“陈永林式”的教育者正不断涌现,他们带着创新的勇气、育人的热忱,接续深耕在课堂一线、教研现场,让“永春桃李香”飘得更远,让优质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为永春教育的未来书写着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