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年间,泉州人口增长近40倍,从20多万增长为800多万。这中间的变迁,经历了多个朝代,留下我们所熟悉的或是未知的历史往事。
记者查阅相关史料,采访人口研究专家与文史专家,了解泉州人口历代变迁。
今年是泉州得名1300年,从公元711年正月初七这一天开始,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回想晋人衣冠南渡、入闽之前,晋江流域一带地旷人稀。唐以前泉州所辖区域人口演变实难考证,唯有唐以后的史料,描绘出曲折变化的人口演变宏图。
宋代时:
泉州突破
百万人口
《泉州府志》记载,唐开元盛世期间,泉州府辖晋江、南安、莆田、仙游、尤溪五县,“户三万七千五十四”,按天宝年间一户6.73人计算,这时期泉州人口大约有24万多人。
唐后期至五代十国90余年间,北方兵荒马乱,战事不断,泉州僻处东南一隅,地方安宁,经济兴隆,加上南下播迁民众大量入境定居,人口生息繁衍激增。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惠安诗人谢履惊叹于宋元丰中年间泉州人口的稠密程度。当时,泉州一郡人口达到106万人左右,进入全国拥有百万人口的八大重镇行列。《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全国户达20万以上的州、府有汴京、京兆府(西安)、杭州、南昌、庐陵、长沙、福州、泉州等八处。
到南宋淳佑年间,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海交事业的蓬勃发展,泉州出现了第一次人口高峰,人口约合130万。
宋末元初,泉州登上了它在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顶峰,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泉州文库办公室副主任杨清江介绍,有人推测,当时在泉居留过的外国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有十几万人。
元末至清初:
从38万
降至18万
元代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群众无法生存,有的隐匿逃役,有的流落他乡,泉州人口损耗巨大。
元至正十七年,泉州爆发了农民起义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斗,历时整十年,人口降为约38万人,还不到淳佑年间的三分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虽然曾采取一些措施休养生息,但元气恢复非常缓慢。
专家们分析,明代中期以后,内忧外患和天灾等因素,泉州人口严重衰减。
由于政治黑暗,为了逃避繁重的苛捐赋税,不少人设法避免编入户籍。
再加上政治腐败造成统计上的隐瞒等,隐口现象非常严重,统计数据失实。
清初,受长期战乱萧条的影响,泉州人口持续萎缩。据推算估计,大约在18万(不包括隐口)。
《泉州府志》里描述:“方今兵燹之余,濒海之百姓,破家殒命者,已十去其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