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6月25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作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续乐谱编)(以下简称《集成》)25日在泉州举行新书首发仪式。
《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续乐谱编)在泉州首发
泉州南音,是随着中原文化南传,发祥于泉州,用泉腔闽南方言演唱的古乐,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其以唱的形式讲述故事,从曲词内容来看,有汉唐以来的历史、名人、民间、佛教、劝世等故事,也有文言、传奇小说,以及叙述渔樵耕读、四季景色、闺阁情怀等方面内容。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南音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集成》是一部大型多卷(册)古乐手抄本、刻本、印本的影印资料及图、文资料丛书,以史料性、实用性、学术性为编辑宗旨,系统展示了泉州南音近现代的历史资料,为读者、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也彰显了福建和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该书的编纂工作最早始于1994年。有关《中国泉州南音集成》这一选题,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1996—200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顺延至今。”主编吴珊珊表示,历经30年不间断的努力,《集成》于2021年6月首批出版了乐曲编36册、乐谱编65册。今年第二批出版的续乐谱编100册,选刊371本藏本。至此,乐曲编、乐谱编的整体编纂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该书是历史上第一部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泉州南音图书。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海峡文艺出版社专门成立了编辑部,并在泉州设立《集成》编委会办公室。1997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函告《集成》编委会:“泉州南音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对“泉州南音研究”作出国际性认可。海内外南音人也在资料搜集、整理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从成立泉州南音传承保护中心、南音艺术研究院、南音艺术家协会,到开展南音记录工程、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泉州在南音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路上孜孜不倦。特别是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的成立,为申报“世遗”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集成》的编纂出版提供保障,为更好地发掘、搜集、整理、保护、传承、研究和传播泉州南音建立了重要平台。
该书的出版,也得到专家学者的点赞与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为《集成》写序。他认为,该书从遗产到典籍,符合《中国典籍史》的精神,具有资料收罗全面而丰富、体量甚大、注重学术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