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助学直通车:爱心接力 希望之火也能燎原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四年前,曾梅玉的哥哥曾龙标在海都助学直通车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现在,他已从福建工程学院毕业,并且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如今,妹妹曾梅玉也朝着自己的大学梦进发。

  爱心接力不断传递,支持寒门学子们完成学业的梦想。现在,希望的火种在同一个家庭点燃,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助曾梅玉和其他同样命运的贫困学子们朝灿烂的梦想更近一步。

电缆圈当课桌 撑起三年升学梦

学子档案16

姓名:黄振凡
籍贯: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霞山村
高考成绩:554(理科)
所在学校:泉州第十一中学
志愿院校:莆田学院

  清晨5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黄振凡家的早点铺子已是灯火通明。父母忙着揉面团、拌肉馅,振凡则炸起了油条。一番忙碌后,热腾腾的包子和金灿灿的油条出炉。还来不及休息,客人就上门了。

  高中三年来,趁着读书的空当,到家里的早点铺帮忙便是振凡必做的“课外作业”。“爸妈很辛苦,能帮一点是一点”,黄振凡聊天时手也没闲着,忙着收拾台子上的蒸笼。三年前他从老家莆田仙游考入泉州第十一中学后,父母也跟着搬了过来。一家人在桥南万安街道上租了一个小店铺和小房间,做起了早点生意。小小的早点铺子,每个月收入微薄,扣除房租后,大部分的钱也被寄回老家,供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治病。

  所谓的房间,只是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一家三口都挤在里面。没有空调,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墙角堆满了杂物。没地方放床,一张翻身都困难的躺椅就是黄振凡三年来睡觉的地方,而他每晚复习功课的桌子,则是一卷废弃的电缆圈。“住了三年,也习惯了。”振凡说。

  振凡的哥哥在福州的读书花费还是贷款而来的,现在又加上振凡上学的费用,一家人越来越吃不消。“贷款也要让孩子上学。”振凡的爸爸如此坚持。

  “毕业后,我想带着家人一起回到家乡。”这是黄振凡的心愿。

闷热鞋厂里 拼缝漫漫求学路

学子档案17

姓名:曾梅玉
籍贯: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后坂村
高考成绩:546(文科)
所在学校:泉州第十一中学
志愿院校:漳州师范学院

  闷热的厂房车间里,曾梅玉坐在一台缝纫机后,正低头“拼缝”着鞋子的模型,没多久,缝好的鞋模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七八岁起我就开始做这活了”,梅玉笑着说。

  妈妈说,女儿从小就懂事,一到放寒暑假,就会主动跑到她打工的鞋厂,帮忙做点杂工补贴家用。也正因如此,梅玉的双手,并不像一般小女生那样白嫩,几个指头结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梅玉的家就在鞋厂附近,是前两年刚建起来的小平房,屋顶由铁板遮盖。一下大雨,雨滴打在铁板上发出的声响大得连屋里人的说话声都听不清。

  梅玉的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几年的诊治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要不是旧房子快倒了,我们也不会重建新房的。”梅玉说,所谓新建房,也只是草草砌起一个比老旧土房稍微坚固点的砖头房,可还是借了不少钱。

  说起选择的学校,梅玉坦言,是因为师范学校的学费相对较低,其实“我比较喜欢会计,和经济有关的”,但她想减轻点家里的负担。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