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医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时期,他们负重前行、驰援抗疫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正能量。
他们的美德,都值得弘扬。
他们就是——泉州好医生!
闽南网4月28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每当把生病的孩子治好,看着他们从小健康地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蔡碧珊感到心满意足,也为此感动不已。她始终怀着恻隐之心,感同身受病人的疾苦。从医31年来,她一如既往地将《大医精诚》中的行医之道,贯穿到自己的为人为道之中,认真严谨地遵循着老一辈中医人的训诫,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仁心仁德仁术,践行着一位新时代中医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人物名片
蔡碧珊,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31年。擅长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小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性早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中医儿科31年她用母爱给患者看诊治病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儿科,蔡碧珊整整待了31年,尽管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她每天仍忙碌于医院的一线门诊、病房查房、下乡问诊、带徒传承等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年轻时被分配到儿科,当时自己还没有当妈妈,对儿科这种充满哭闹声的科室有些不能接受。然而成为妈妈后,蔡碧珊担任儿科医生的角色越发轻车熟路,她常常为病患感同身受,用自己的母爱在为他们疗疾解难。
通过了几十年的摸索,蔡碧珊除了擅长医治常见的感冒咳嗽发烧疾病,她在研究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脾胃虚弱、体虚、性早熟等疾病方面,有自己独具的特色。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器清灵,随拨随应”,中医学用这个词来形容孩子娇嫩的体质,往往他们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病情变幻莫测。孩子厌食、脾胃不好、性早熟、体虚等,是被西医普遍认为不好治疗的疾病,而通过特色的中医疗法,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儿科门诊,这两年来,开设了中医外治室,在门诊看诊后,就可以直接到外治室做针对性的治疗。比如穴位贴敷,针对不同的疾病,比如遗尿、敛汗、消食等,制作出不同功效的贴敷。蔡碧珊说,由于孩子的皮肤薄,采用内服外敷的疗法,双管齐下,疗效显著。
在蔡碧珊的诊室里,原本哭闹的孩子都会被她逗乐,“你今天穿这件衣服是奥特曼吧,很酷啊”、“来,让我用这个听诊器听一下,你肚子里面在打架的两个怪兽哪个打赢了”……蔡碧珊对待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常常用孩子喜欢的方法,与孩子“套近乎”,靠近与他们沟通,很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很多家长都很奇怪,孩子去别的医院时都好害怕,来找蔡主任时却好开心,有的孩子才走到诊室门口,就大喊“蔡阿姨”。
有些经过蔡碧珊治好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结婚后生的孩子有不舒服,照样抱来找蔡碧珊看病,两代人都是同一个医生医治的。蔡碧珊靠的正是扎实的中医功底和患者有口皆碑的医风医德。
蔡碧珊带学生看门诊
为病人感同身受 医患关系化为亲情
诊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帖“药铺无凡草,松窗有秘方”,比喻医生技艺的高超、药方的精妙,这是一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父亲书写装裱后赠予蔡主任的。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但蔡碧珊每次提起来,都会泪波翻滚,那个孩子来看诊时才五六岁,整个人是浮肿的,带他来看病的是父母,虽然当时这户人家的经济很不好,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孩子,虽然不善表达,但抱着孩子恳求她,一定要救救孩子,他悲悯的眼神,至今仍令人无法忘怀,这一切,让蔡碧珊很感动,常常把自己儿子的衣服送给这个患儿穿。艰辛的求医路一走就是十几年,最后一次在中医院住院,是孩子上高一年时。孩子康复后,考上了厦门一所大学,每个寒暑假,孩子都会来看蔡碧珊。近期,她刚刚收到孩子的信息,说他正要去北京面试研究生。
十几年的医患关系,因为心怀感恩,已经升华成亲情,“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材,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蔡碧珊说,每当得到病患的信任和肯定,她都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说到这里,蔡碧珊的眼里泛起了泪光。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4月13日,蔡碧珊在石狮下乡时,又被一位送花的母亲感动到。这个年轻的妈妈当初抱着2周岁的儿子来看诊时,一边哭一边说,孩子很能吃很能喝,但营养不良不长个,体重才17斤,每晚烦躁不安、哭闹不宁、脸色苍黄、四处求医,收效甚微,大人跟着很累很辛苦,真的操碎了心。后来听说蔡主任在石狮坐诊,特地过来求诊。
蔡碧珊认真地听这位妈妈哭诉,经过诊断,孩子患的是“疳积”,经过蔡碧珊4个多月来对孩子的辨证施治,孩子的情况有了好转,如今已经长到了21斤,孩子夜间安静睡眠,白天活蹦乱跳,小脸也红润了许多。
“医生能够把病人治好,很大的功劳来自病患家属的帮助,这位妈妈每天都收集孩子的粪便,拍照完发给我看,每天在观察孩子的变化……”,蔡碧珊说,孩子的妈妈这么执着、这么用心,我自己也被感动了,此时只有用心治疗的想法,而没有拒绝她的理由。
蔡碧珊在为病患看诊
她心中一直装着《大医精诚》的行医之道
蔡碧珊常常用她的好脾气与温和的态度,俘获孩子们的心,建立了与病患及家属之间信任的桥梁。
小时候常常听父亲念叨:如果咱们家里的孩子们,有一个以后当中医就好了,中医号一号脉,用一支笔开方子,就能治病救人……孩子中,仿佛只有蔡碧珊把父亲的话听进去了,刚走上从医之路时,虽还是懵懵懂懂,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她积攒了自己的心得。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
念起《大医精诚》中的片段,蔡碧珊感慨先人精深渊博的智慧,行医之道亦是为人之道,不论病人富贵贫贱、男女老少,皆要一视同仁,怀着恻隐之心像亲人一样对待。蔡碧珊说,泉州市中医院首任院长蔡友敬老先生对她的影响尤为深刻,只有遵循先人留下的训诫,掌握传承中医药精髓,世间才会有“苍生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