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13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吴圳烽 通讯员 索丹 文/图/视频)从IT行业转型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今年33岁的蔡秋荣还是习惯穿着格子衫、背着电脑四处走。驻村近三年,这名“新手”书记不断成长,在泉州市安溪县蓝田乡乌殊村组织带领实施了22个扶贫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480万元。如今,这座四面环山的小村庄脱掉了“旧衣”,正逐渐焕发新颜。
这些令人惊喜的变化,乌殊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在村里生活了72年的老村医王四海,一路见证了家乡的变化。“因为蔡书记来了,村里的路好走了,水流更清澈了,他引进的蜜薯产业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增加收入。”王四海如是说。
日前,闽南网记者走进乌殊这个小山村,在仔细了解驻村书记工作的同时,也领略了一番山村巨变。
蔡秋荣
对农村有感情 技术骨干来驻村
蔡秋荣是85后,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炼化公司”),从事网络管理、系统运维等技术工作,是公司的骨干力量。2017年,福建炼化公司正在选派安溪驻村干部,蔡秋荣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说,自己是从莆田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城市生活久了,很怀念农村的生活,想到农村锻炼。
也是这一年,蔡秋荣第一次知道,安溪还有个偏远的地方叫乌殊村。这个位于蓝田乡西北部的山村,与长卿镇玉湖村接壤,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187户10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33人。该村有耕地面积267亩,山地面积2000亩,平均海拔650米。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各项事业发展缓慢。
同年12月13日,他告别老婆和不到一周岁的女儿,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驻村生活。冬天的村庄显得有点萧条,蔡秋荣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感到茫然。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的工作,他一有空就走家串户,看到村民的家里开着门就“自来熟”走进去聊天。收入来源、身体情况、子女教育等问题,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说起全村187户的基本情况,蔡秋荣了若指掌:村里有10多户从事建筑行业,有110户做团餐,还有一些靠种植和养殖鸡鸭生活……这名驻村书记的工作内容很“广”,大至村里招商引资的项目,小到个别村民的鸡鸭喂养问题,他把这些事一一放在心里,努力想办法为大家解决。
河道整治后(右)比整治前(左)“颜值”提高了不少
路通了水美了 村容村貌大变样
秋收时节的乌殊村,竹篱笆围起来的田地黄黄绿绿,满是丰收的斑斓。潺潺的溪流绕村而过,这里是蓝田水库上游三溪交汇的地方。依山傍水的村庄,溪水清澈,两岸还修建了石头护栏,种上了山樱花、茶花和格桑花。这番如诗如画、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引得成群白鹭翩跹而至。
早几年,这条溪流曾是水患“推手”,每每遇到强降雨,水位上升很快,漫出来的水常常淹没两边农田。特别是2016年,台风“莫兰蒂”带来的短时强降雨让溪水暴涨,冲毁了50亩农田,连同附近的农房也遭了殃。2018年,蔡秋荣开始在乌殊村实施河流整治项目,在长达2.5公里的河道上清淤筑堤,扩宽了河道,并在沿岸铺上了水泥路、增设了护栏。随着整治工程的推进,这里成为了村民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加强污水整治,乌殊村在下游水美宫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站,统一收集村庄的生活污水,持续改善河道和主干道周边的环境。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也是很多乌殊村村民的心愿。刚来驻村的第二天,蔡秋荣已经谋划着要启动道路工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他们把水泥路接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安装照明路灯,还打通了前往其他村落、乡镇的公路,村民走动、出行都更加方便了。
村书记助理王钦良说,三年来,福建炼化公司在乌殊村投入大量精力,在扶贫资金、物资捐赠、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支持工作。记者看到,为感谢福建炼化公司对河道整治的帮助,乌殊村在村部旁的水渠边立了一块碑,取名为“福炼渠”。
乌殊村全景
心系贫困户 因人因户施策
10月27日,记者入村采访。在乌殊村83号,村民王明发的院子里正晒着柿饼。
“最近情况怎么样?”走进王明发家中,蔡秋荣熟稔地跟他打招呼。多年前,王明发的老婆做了脑部手术,至今仍干不了重活,每月还要支付1000多元药钱。王明发的身体也不好,平时主要靠打打零工、养鸡鸭、种茶叶来贴补家用。得知情况后,蔡秋荣帮他申请了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医疗保险、残疾补助、低保保障和发展养殖业补贴等等,帮他们一家度过难关。
三年来,福建炼化公司每年给乌殊村捐赠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除此之外,蔡秋荣还积极对接省、市、县、乡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争取各方支持、各类政策和资源,多渠道筹集相关帮扶资金,并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户施策。
国定贫困户王财火因妻离子亡而精神失常,独居偏僻一屋,屋里没水没电、没门没窗。他的屋子临近池塘,以养鸡鸭为生,平时与它们同住,在户外烧柴做饭,时常出现断粮的情况。蔡秋荣先帮王财火申请危房修缮,让他住进了通水通电的房子,生活有了保障。
王振扬的妻子李菊芳身患乳腺癌,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一家人不堪重负。为鼓励其勇敢应对困难,蔡秋荣带领村干部对接县扶贫办、县扶贫协会、县妇联等部门,申报妇联专项帮扶资金。2018年,福建炼化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党支部还与王振扬之女王秋燕结对助学,承担其上学所有费用。同年中考,王秋燕以蓝田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安溪铭选中学。李菊芳说,福建炼化公司的领导跟他们就像“亲戚”,多次到家里来看望他们,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也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很多鼓励。
低保户王劳动因残疾与年迈老母亲同住破旧的老屋,蔡秋荣帮忙申请危房修缮项目;困难群众王明月一家三口身患重病,独子和妻子都有精神问题,蔡秋荣为他家申请低保政策,还聘请王明月为村庄保洁员,增收家庭收入……
村里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和公厕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障。蔡秋荣刚来驻村时,乌殊村的村财收入不到万元。他积极盘活村庄资源、资产和资金,探索“党支部+人才+合作社”、“小城投+合作社”等模式,使得村财收入突破了20万元。
今年上半年,村里成立了水美宫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蔡秋荣和村干部们一起把荒地流转起来供合作社使用,几个村民合伙在池塘里养起了泥鳅和金丝鱼。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投入20万元对荒草地和低产茶园进行综合改造,带领村民种植四季柠檬和茂谷柑,其中四季柠檬种了约40亩。”蔡秋荣说,去年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他们带领村民种植高山蜜薯,今年免费发放了8万株瓜苗,这些蜜薯的亩产可达5500斤,每亩收益约1.3万元。外表鲜红、果肉软糯香甜的蜜薯深受市场欢迎,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同时,他积极牵线搭桥,通过福建炼化公司的企业资源优势,向单位工会推介蜜薯、笋干、淮山等产品,累计帮助销售农特产品115万元。
跟蔡秋荣搭档工作的王钦良称赞说,这位85后的驻村书记像一张“名片”,给乌殊村带来了资源和项目,改变了这座村庄。
近年来,乌殊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绿盈乡村”,荣获县级“文明村”称号。2019年,乌殊村的“支部共建、结对助学”主题党日活动也获评为县级“十佳主题党日”,蔡秋荣先后获得“安溪县2019年优秀共产党员”“安溪县蓝田乡2019年优秀共产党员”“安溪县蓝田乡农业农村先进个人”和“安溪县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蔡秋荣说,他希望把柠檬和蜜薯两个产业做大,依托美丽乡村,以“特色餐饮+民宿体验”为突破口,推动乌殊村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