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网报道了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屿头村的侨乡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购物环境大变样。农贸市场关系着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改造后的西街菜市场区域划分合理
近年来,泉州改造了不少脏乱差的老旧农贸市场,不过,仍有一些农贸市场存在着亟待整改的问题。连日来,泉州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治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农贸市场,如永春县一都镇集贸市场被关停,安溪县长坑乡农贸市场搬迁整改,泉港区田里市场拆除违建……农贸市场更安全卫生、更亲民,真正做到把幸福装进“菜篮子”。
走访
简易搭盖存隐患
在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农贸市场,群众反映这里有铁皮搭盖的店铺、木板摊位、一些摊位电线杂乱无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记者从丰泽区商贸局获悉,这里属于“整改提升”式改造范畴,即将面临拆迁,相关部门将因地制宜进行整改提升。
南埔农贸市场一摊点前污水横流
环境卫生脏乱差
南埔农贸市场是2011年华大片区拆迁改造临时安置后形成的,基础设施薄弱,此前脏乱差的环境让周边群众不满。2017年,经过为期12天的改造后,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地干净了,灯变亮了,市场的摆放也更有序。然而,近日记者暗访发现,个别摊位前污水横流,禽类摊位废弃物随意丢弃,卫生问题重蹈覆辙。在这里负责打扫卫生的张大妈一肚子苦水,她说:“由于地板粗糙,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加上有些商户素质低,尽管她们辛苦地工作,可卫生还是无法做好。”
霞淮农贸市场外的摊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
占道摆摊影响交通
上个月,家住丰泽区清源街道城口社区的傅女士反映,城口农贸市场门口西贤路附近存在占道经营的情况,导致人员聚集、交通堵塞。当记者来到现场时,发现经过有关部门的整治管理,占道摆摊的现象有所缓解。
近日,记者在市区的霞淮农贸市场看到,这里摊点众多,商品“琳琅满目”,肉类、蔬菜、海鲜、熟食等应有尽有。原本就很狭窄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加上占道摊位和乱停乱放的车辆,交通十分拥堵。家住阳光巴黎的戴女士告诉记者,摊主占地、占道经营,跟城管执法队员“打游击”。高峰期,车辆通行、行人走路都不方便。
居民陈先生表示,占道摆摊的管理存在时紧时松现象,有群众举报或者问题严重时,相关单位会管一管,情况也会改善些。可一阵子后,有些又复发了,乱象周而复始,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管理怪圈。他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有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治理。
声音
市场环境影响购物心情
去年9月,晋江首个“农贸商超”市场投用,位于晋江市西园街道王厝社区的益众环湖路的路边摊搬了“新家”。这个超过2000平方米的市场,设有122个铺位,并配套建设近200个标准停车位,干净整洁,辐射周边十几个居民住宅小区,服务周边群众近4万人。
“农贸市场像超市一样干净,买菜心情也好!”在采访中,希望有一个好的消费环境是群众的呼声。“农贸市场关系到群众每一天的生活,如何管理是一件民生大事。一个好的农贸市场建成和投用,一方面方便居民的购物与生活,实现便民、惠民;另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让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更整洁、更规范。”晋江市西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整洁有序有利于摊贩生意
在鲤城区石崎农贸市场,加装了不锈钢的摊位板,蔬菜摊变得更整洁,相关部门还对鱼类和肉类摊位的木板进行改造,菜市场的墙面也统一粉刷。在石崎农贸市场经营十年的菜贩谢大叔告诉记者,在2017年7月泉州市农贸市场考评中,该市场位列倒数第一,他每天要闻着各种刺鼻的味道,为了谋生,他一直忍受着。如今,这里的环境改善了很多。
“倒数第一”逆袭的背后,是这个农贸市场经过了大力的改造。据介绍,石崎农贸市场占地5000多平方米,有摊位近500个,固定店面91家,是鲤城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市场建于2007年左右,具有拆迁过渡安置性质,使用期限为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生意日渐红火,越来越多的商户在此聚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硬件设施却在不断老化。此外,农贸市场有半批发性质,每天车流人流汇集,混乱不堪,市场内各类摊铺挤占道路,菜品乱摆放,显得十分拥挤,让人望而却步。在全面整改过程中,政府下足了力气,农贸市场配备专职的市场监管员,强化监管工作。
“市场改造后,生意好了不少!”谢大叔说,虽然现在的卫生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他已经很满意了。“希望能更整洁有序,有一个好的经商环境。”谢大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