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广告夸大 疗效有假
这到底是家什么样的企业?它的产品真的如此神奇?记者随后与工商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并走访谣言中的女主人公,以及相关专家和律师,探录“神奇”背后的真相。
揭骗:
传说中的“哑巴”
还被蒙在鼓里
40年的哑巴竟能开口说话?记者随后根据这则案例内容,在官桥镇内厝村找到这位传说中得以重新开口说话的哑巴林某。得知这个消息后,林某的妹妹表示,这件事情绝无可能,“她小时候因高烧哑了,现在依然不能开口讲话,她每天都在这边帮人家洗车,不可能去治疗的”。
记者找到林某本人,试着与其交流,林某只能用手语示意自己不能开口讲话。林某的女儿说,自己的母亲天天都在家里,不可能去镇里参加什么高电位的体验,她也从未听说镇区有这么一家企业,“这绝对是谣言”。
工商:
注册内容名实不符
昨日下午4点多,接到记者暗访后反馈的情况,辖区官桥工商所黄所长立即让所里的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调查。
调查发现,虽然该企业有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但是该企业的名称为“南安市官桥福瑞医疗器械经营部”,而这与他们悬挂在店门口外的“上海冠瑞高电位体验中心”名称不吻合;《申请书》是由企业单方面来写的,而且内容上还提到“治疗疾病”的字眼。综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工商部门怀疑该企业涉嫌医疗器材广告不规范,将作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专家:
不要迷信仪器疗效
一位经营医疗器械的“行家”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缺乏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弱点,进而以专业术语和无法证实的体验效果来误导消费者。商家采用免费试用、宣传神奇功效、使用者的康复历程等方式向渴望健康的消费者展开心理攻势,达到让对方不得不信、最后掏钱买的效果。
泉州市第三医院副院长王进义说,像“冠瑞”这样的仪器,大都属于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类,一般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非像广告宣传的那么神。消费者可留意向商家索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该证第2页为《医疗器械产品制造认可表》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从中可以比较出是否有夸大疗效的现象。消费者还可以向商家索要《医疗器械说明书批件》,对照商家印制的说明书,看其是否超过范围。
律师:
涉嫌广告夸大宣传
福建安凯律师事务所林文律师认为,“冠瑞”明显涉嫌广告夸大宣传。按照我国《广告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与其他商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林律师介绍,根据我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对于严重违法的医药广告最多是责令停止发布,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此外,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颁布实施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药品违法广告黑名单制度,对发布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认定,并向社会予以公示。(本网记者 董加固 彭建文 谢向明 见习记者 张帆 实习生 罗莹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