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26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通讯员 林丽芳)夏季是精神疾病高发及复发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学会在高温天气进行“精神消暑”很重要。近日,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采访了泉州神和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医生,为患者提供一些建议。
进入夏季,时常看到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的报道。日前,香港著名影星任达华在中山参加某商业活动时,被一名陌生男子用利刃当场捅伤。据报道,犯罪嫌疑人陈某存在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俗称“妄想症”)。
精神病患者伤人被称作“躲不起的伤害”。检索相关新闻可知,近年来,公共事件中的当事人存在精神疾病的现象不在少数,如精神病人肇事伤人案件就时有发生。那么,那如何监控预防精神病人暴力伤人?家人一旦患上精神病应该怎么处置?
预防夏季精神疾病复发
那么,为何夏季精神疾病易复发呢?泉州神和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元堂介绍,夏季高温,很容易导致人产生烦躁心理,同时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都有所减少,加上出汗较多,人体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进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病情复发。
“预防夏季精神疾病复发,关键的是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陈元堂医师建议,预防夏季精神疾病复关键在于坚持服药就诊;其次,要做好防暑措施,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外出,避免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尽量保持正常的睡眠和作息时间;多饮水,维持饮食和营养均衡,尤其是服用锂盐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钾、钠。患者可在服药过程中多补充菜汤等食物。如出现病情波动,应及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求精神科心理医生的帮助。
据介绍,泉州神和医院是由泉州市卫健委批准设置的精神专科医院,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探讨及临床实践应用,一直秉承“守心克己,虔诚奉献”的服务理念,努力为广大患者营造高水准、专业化的就诊条件,实行开放式病房和封闭式病房相结合的的管理模式,使病房环境向家庭式转化。如果精神病患者有复发情况,可到该医院就诊。
六招辨别“潜伏者”
在日常生活中,又如何判断周围可能的“潜伏”精神异常者呢?据介绍,简单来说,精神疾病患者早期症状表现大约为以下6种:
1、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疑心重重,认为周围所有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别人讲话,就认为别人是在议论或者针对他。
2、性格改变:对待人的态度改变,性格反差很大。一向温和沉静的人,性格突然变得固执、不讲道理;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不与人交往。日常生活变得不规律,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
3、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4、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5、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6、神经衰弱表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而又不愿主动就医。
在预防精神病人暴力伤人事件的发生上,医生有以下建议:
第一、一旦发现家人、同事或者朋友突然出现行为怪异、言语混乱,情绪持久波动应引起重视,及时到精神病院检查就诊;
第二、对于确实有精神病史的人员,一定要做好后续治疗,不能掉以轻心,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院治疗,一旦病人无法控制情绪,应马上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对于躁狂、亢奋型精神病人特别是具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首先控制他们的行为,降低危害性,然后再对症下药;这类病人不但给他人造成伤害,在暴力行为中,对他们自身躯体也会造成伤害;
第四、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对精神病人多一份宽容和关爱,精神病人就多一份康复的希望。
相关链接:
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另有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超过1600万的重性精神病患中,仅有20%的精神病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其中10%存在潜在暴力倾向。这些病人往往缺乏人看顾,没有及时治疗,病情反复、加重,看上去正常却不时犯病,埋下了社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