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社区巴士将投入新的车型。
回 应
整治道路 改善路窄难行困境
对于社区巴士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泉州市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部陈副经理认为,社区巴士投入使用仅两个月,新事物发展得有个过程,接下来运营情况也会逐步好起来。
陈副经理介绍,社区巴士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短距离出行和转乘需要的一种新型出行方式,重点服务人流集散量较大的居住区、商业区、文体中心、医院、学校等,承担部分就学、就医、购物等出行需求,满足市民及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和健身需求,与市区的公园、旅游景点等设施相配套。
“社区巴士的投入对城市交通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更多是为了方便群众的出行。而社区路况较为复杂,这是社区的特点所在。”对于占道经营等影响社区交通的情况,目前公交公司方面已经联系城管、交警等部门对此类情况进行处理,让社区巴士更快、更好地运行。
引进新车 语音报站不再难
目前开通的4条线路中,共投入45部车,均为租用而来的7米长的电动巴士。X3、X4两条线路分别有8部车在运营,X1、X2分别有四部车在运营,剩余的21部车则作为备用车辆,每隔10分钟发车,全程票价均为1元。
到10月份,新采购的6米以下的LNG公交车将投入使用,届时车辆GPS定位、语音报站、车身电子显示屏均可显示具体站点位置,方便群众出行。
加强宣传 支路允许招手即停
对于站点不明确、站牌位置不明显以及宣传不到位的问题,陈副经理说,目前公司方面正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注明巴士所途经的小区、学校、商场、医院,并加紧制作相关海报,张贴于各个站牌。同时,也将会在车身张贴运行路线指南。
目前,为了扩大知晓率,公交公司方面已经先后到12个社区宣传社区巴士,主要采取在社区公告栏上张贴海报或者在楼道张贴宣传单等方式。
“目前的4条线路主要是在丰泽片区行驶。除途经的支路外,还会行驶在部分主干道上。我们要求司机在行驶的过程中,若在主干道就必须进站上下客,若在支路上遇到乘客,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停车上客。”
建 议
优化线路吸引市民
“目前市民的出行方式多样化,加上小黄人投入不久,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上,社区巴士的优势就显得不那么明显。”市民陈小姐建议,如果泉州借鉴厦门的模式,鼓励城市居民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相对应地,公交公司方面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届时社区巴士就有更多人会选择。
此外,可以不断优化线路,增加一些经过重要学校、商场的线路,吸引一些上下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放弃小车,转而搭乘社区巴士,不仅有利于改善交通,也能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借鉴温州运营模式
陈副经理告诉记者,在泉州开始计划投入社区巴士时,他们就曾到多地进行取经走访。据他介绍,目前西安、成都、武汉、温州等地均有运营社区巴士。从城市规模和环境来看,温州与泉州最为相似。温州从2012年开始运营社区巴士,在经历与泉州一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后,当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模式,分别采用“块状”运营和“线状”运营两种模式。
“线状”运营即定线不定点,该类社区巴士有固定线路,乘客可不定点招手上车,在固定站点下车。“块状”运营即不定线不定点,在固定的区域内,乘客可随时招手上下车,并按上车先后次序依次送达。票价均为3元/人。
陈副经理认为,目前泉州社区巴士是否采用类似温州的运营模式,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增加网上查询功能
现在市民出行都为了图方便,虽然泉州社区公交平均每10分钟一班,但难免有所迟滞。面对寒冬酷暑的天气,为了减少等车的时间,市民陈先生建议,公交公司方面可以做一个社区巴士手机客户端,或者将其与其他公交线路一样,纳入掌上公交查询系统。届时,市民可以在手机上查询社区巴士所在位置,以决定何时、何地候车。(记者 苏凯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