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黑釉木叶瓶,宋代正品;双系罐,清代正品。听到答案,读者吴先生松了口气。昨天,他带来3件藏品,剩下的兔毫盏是否宋代正品,还有待进一步鉴定。
今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本报独家联合泉州市博物馆的免费鉴宝活动,将在市博物馆二楼开锣。本报已通过短信息,提醒报名的读者前来参加。
届时,6位专家将坐镇现场,包括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器物处处长张光远,原福建省文管会文物鉴定小组副组长、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福建站副站长林存琪,古器物鉴定方面有造诣的程国忠,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等。
5年收藏史
淘得不少宝
昨天,读者吴先生带来三样藏品,分别是黑釉木叶瓶、兔毫盏、双系罐。
他笑称,收藏算是半路出家。5年前,他途经泉州市区涂门街,见到古玩市场人很多,凑了过去,看到了一个黑釉木叶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以2000多元购得。这之后,他的收藏兴趣被点燃了。
这次带来的黑釉木叶瓶,口沿和腹部下方有细小开片,圈足旋刀痕自然,瓶底可见磨损。而在瓶子的正面有一大片枫叶图案。而兔毫盏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整个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底部可见“遇林亭制”。
而双系罐长有两个“耳朵”,敞口,罐身宽出,并均衡布有一条条下垂的橘红色竹篾纹。
黑釉木叶瓶
至今八九百年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陈建中拿起木叶瓶,握在手中拿捏一番,摸着上面的枫叶片,连称“不错”。他说,这是南宋的,至今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你看,枫叶边的黑釉是宋代特有的,如果是现代,其釉色含量则比较高。”此外,瓶子的底足旋刀痕自然,是手工刀刻纹。整个瓶子做工精细。
“这个兔毫盏,有点不对头。”指着盏底“遇林亭制”字样,陈建中称,宋代一般是“遇林亭造”,而没有“遇林亭制”的说法。但是陈旧的圈足,看得出这个盏经历了一些年份,而口沿像是有使用的痕迹。“是不是宋代的,还存有疑问,得进一步鉴定”。
至于双系罐,陈建中鉴定后,给出答案:确实是清代正品。罐子的底部圈足和口沿,都是清代的特色。这个罐子,一般用来放置盐等日常用品。(厝边记者 曾小琴 田米 通讯员 曾颖超 文/图)
□相关新闻
闽台两地博物馆
联展共同的记忆
今天起到6月11日,“共同的记忆——闽台博物馆撷萃”图片展,将在闽台缘博物馆展出。这是闽台缘博物馆与台湾文史研究工作室联合举办的。
展览精选了闽台两地较具特色的近百家博物馆,涵盖博物馆建筑、重要藏品、基本陈列等内容。
今天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与记忆”为主题,强调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未来的重要职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