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艳腾)“组建村镇银行,以前要靠大银行发起,现在温州则允许民间资本牵头了。”日前,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长保育钧在泉表示,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4%,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增长16%,即应投资36万亿元。“其中,大量投资要依靠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
保育钧的演讲,让“二次创业”热潮中的泉州民间资本感受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民资冲破“玻璃门”
“如果今年民间投资额达不到20万亿元,实现GDP增长达到7.5%的目标就很难完成。”保育钧会长分析,今年出口形势不好,消费拉动不明显,“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仅剩下民间投资。”
过去一年民营经济确实过得很艰难,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信贷也很困难。但是,民营经济在困难当中仍然成长发展起来。保育钧介绍,去年民营企业的数量增加了14%,达到967万户,投资者接近2000万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注册资本金增幅超过20%。
“政府正抓紧出台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施细则。”他坦承,当前仍然存在着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如行业准入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着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或“弹簧门”问题。
在演讲中,保育钧会长也给泉州企业界带来好消息。他告诉大家,新疆广汇集团投资在新疆境内建设600多公里的铁路线,“这为民间资本大规模投建铁路开创先河。”
村镇银行政策松动
发展村镇银行,让中小企业不再贷款难。但是,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要求大型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单位。业界分析,这一政策初衷虽好,但并不一定符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大银行如想扩大基层业务,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比投资办独立的村镇银行更具经济合理性。
但一系列金融改革让民间资本看到了突破这一政策的希望。
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允许当地民间资本组建小型的社区型银行即村镇银行,允许大量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保育钧分析,打破金融垄断,让民间资本兴办小型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打通投资金融机构的道路,“以前要由大银行发起组建村镇银行,现在大企业同样可以发起了。”
利率有望率先市场化
保育钧表示,我国不仅地域和经济总量大,又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要想实现基层金融服务的充分竞争,只靠大中型机构恐怕不够,要考虑发展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社区型金融机构。
为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二次创业”,泉州也将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组织网络,如推动大中型银行在泉州发起设立1至2家村镇银行,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允许民间资本逐渐组建金融机构,保育钧看好泉州村镇银行建设,“民营企业有望作为一个主体可以发起和控股。”
“村镇银行利率或有可能市场化。”保育钧分析,村镇银行规模小,范围有限,成本相对要高,“如果小银行还是限制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利率内,那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村镇银行的利率必须要高进高出。”
对于泉州的民间资本,保育钧建议,可以投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