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阴雨天过后,4月11日天一放晴,泉港区后龙镇上西村大学生“村官”郑小江很早就起床。早上8点,到村部办公楼签到后,郑小江前往村里的村办海带厂了解生产进度。每次小江到来,海带厂负责人陈宗军总是很热情,“前不久,海带厂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都是小江帮着我们查法律文书、写承包公告、打印合同文本,让我们省了很多心。”
24岁的郑小江去年刚刚大学毕业,同年9月通过选聘生考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他的身份是村里的村主任助理。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到村民眼里的“百事通”,仅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郑小江已经开始融入这个2800多人口的海边小村。
走访完海带厂,郑小江又来到了不远处的小码头。“上西村是个海带专业村,最近海带进入丰收季节,村里100多户养殖户的海带都要从这里吊装上岸,最近有空我都帮忙干点体力活。”郑小江爬上差不多和他一样高的海带堆上,利索地帮村民松解捆海带的缆绳。
将近11点,从码头回来的路上,碰到村民张燕福,郑小江停下摩托车招呼道:“老张,最近有空把户口本、身份证、担保证明等材料带到村部,我帮你复印一下带去镇里和计生局审批。”
“上次那个新农保手续也是你帮我办的,还没感谢你呢……”
中午简单吃过午饭,回到村部办公室,郑小江拿起工作笔记本开始记录上午行程。郑小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刚来的时候对村里的情况完全陌生,镇村干部经常带我去各家各户串门,示范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从那时就开始养成了记录笔记的习惯,这样村里的情况和要帮村民办的事才不会遗漏。”他说,这次开展“走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中,区里要求选聘生、选调生、村务(社区)工作者等各类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一线,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并建立结对帮带机制,通过镇干部、村主干、往届选聘生、农村能人等群体结对帮带大学生村官,帮助他们在农村锻炼成长。
下午2点多,在村部会议室,郑小江和几位村干部商讨村里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的筹建事宜。因为涉及资金筹集、设计方案选定、施工队选择、文体设备采购等诸多繁琐问题,村干部们讨论了很久,除了不时提一些建议外,郑小江都在认真地做着记录。“年轻人,肯踏实多看多学,进步很快,去年年底小江开始做村里的党建工作,不久前我们就被区里评为‘十佳党支部’。”上西村村支书张如庆高兴地评价道。
·蔡江彬肖咸强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