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两年 终在一晚悟出来
做根书艺术,首先是要寻找树根。从宁德回泉州后,原本在市区开一钟表店的陈德南没什么心思料理生意,成天往洛江的山林里钻。
那时起,陈德南出门总是带着麻袋和扁担,回家的时候,肩膀上总是挑着满满两麻袋的树根。这年代烧火也用不着树根了,拿来做草药又不像,他因此被一些人说成“脑袋坏掉了”。不过,他继续坚持着,“只要听说清源山或者哪个山区开山修路了,我就往那个地方钻。”
两年时间里,陈德南捡了200多斤树根,一有空就盯着这些树枝,翻来覆去使劲摆弄。终于,在一个普通的夜晚,家人已经入睡,他一手执茶壶,一手拿起一根有四根须的树根,灵感突来:此根飘逸、洒脱,极像草书的“风”字。他很快就构思出书法的内容:一帆风顺,并粗略地框定作品各字的造型。很快,他在树根堆里翻出了“几”字形的树根和一根像“拐杖”的树根,又拼出了“帆”字。终于有头绪了,那一晚,陈德南乐了。
创意添彩 作品存想象空间
陈德南说,不同年份的树根,颜色不同。捡回来时间越久,树根的颜色就越暗,黑色是放置较久的树根,橙色则是新近捡回的。他思考良久,决定用颜色深浅的差别,来凸显作品的含义。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少”两字使用的是黑色的树根,其他的字则使用橙色的树根,让人把目光集中在黑色的树根上,成功地突出了“少喝酒”这一理念。
不过,在陈德南创作的大多数根书中,他现在选择的一般是同一树种、年限差不多的树根,“整体更协调。”据悉,由于本地的树根不足,他基本上考虑购买宁德屏南县的树根,为主是赤楠木根和杜鹃根,“一斤树根20多元,比猪肉还贵”。他说,这些根有一个相似的特点,皮薄、根硬、粗细相宜、弯曲度大、体形优美。他觉得,根书不能做成楷体,否则,就算是小孩子也能拿树根拼出楷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根书必须做成行书或草书的风格,因此,弯弯曲曲的根最合适,“更具想象空间”。
融入文化 多幅作品被收藏
根书到底如何做成?陈德南介绍说,首先要找出合适的根进行排列组合,进行修剪,组成基本字形,然后要对树根高温消毒,做防腐处理,再对树根脱皮、晒干、打磨、上漆和装订。
创作中,陈德南注意融合文化因素。他说,《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几乎每一个泉州人都能唱几句,它很完整地诠释了闽南精神和闽南性格。于是,陈德南创作了根书《爱拼才会赢》。再看,《茶道》的作品则将安溪特有的铁观音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香道》的作品将永春特有的香文化与禅文化体现出来。
他的《闽台同根》作品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永久收藏。据介绍,这幅作品裱框的底色为黑色,四周有花边纹饰,“看起来更有‘古早’味。”此外,这幅作品还有一大特色,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该作品使用的树根未经脱皮、磨砂、上漆、晒干,树根原汁原味,正好体现闽台同根同源。此外,他的《无为》作品被晋江博物馆收藏,《狮魂》作品被石狮博物馆收藏,《舍得》作品被江苏常熟博物馆收藏。(记者 黄雅珊 张九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