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一顿5块钱,好吃又不贵,我们夫妻俩现在天天都来这里吃饭,这里吃饭又方便又能跟大家一起聊天,真是一举两得啊!”在泉州洛江虹山村“党建+”邻里中心的长者食堂里,80多岁的彭大爷拉着乡干部的手激动地道谢。
据悉,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洛江区着力推行“夜访夜谈”工作法,引领带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一线讲思想、汇民智、解民忧、树新风,推进“四下基层”落细落实。彭大爷夫妻俩就是在乡干部夜访过程中,向乡干部聊到他们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两人吃饭既麻烦又孤单后,乡里给出的实策。
以“夜访”转作风 倒好民情民意“时间差”
针对“白天干部下村,村民外出工作;晚上干部下班,村民收工回家”的时间错位现象,以“夜访”破解时间不匹配问题,让党员干部真正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洛江区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2023年下半年集中“夜访夜谈”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党建+微网格”为依托,将全区划分成625个微网格,由乡镇(街道)或村(社区)党组织牵头,邀请区、乡、村干部和党小组长、村民代表参加,并选定区直部门和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入网解题”;将夜访地点选在村(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屋场空坪、树荫底下和农户家中,无需布置会场,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鼓励群众谈想法、提建议、话发展。开展夜访活动以来,共收集群众有效意见建议120条。
同时,洛江区通过夜访推动主题教育扩面提质,梳理、提炼、汇编主题教育学习材料26类及日常工作难点堵点、信访反映较为集中事项、群众合理化诉求126条,明确主题教育、环境整治、社保政策落实、防诈骗等为夜访主题,做到主题切口小、有关联、群众感兴趣且易推动。截至目前,全区基层党员主题教育覆盖率达98.65%,有效解决基层老党员学习材料看不懂、医社保交不了等问题30多项。
以“夜谈”暖民心 抓实矛盾纠纷“源头治”
“你们真是给我们家帮了大忙了,非常感谢政府和乡贤的耐心调解。”在罗溪镇永生村,村民赖大姐握着该村乡贤黄先生的手激动地说。村民赖大姐今年68岁,子女在外打工,她和老伴在家照顾孙子,前段时间,向镇里反映,邻居家侵占自家林地,而且态度恶劣,无法沟通,镇政府及时组织乡贤,通过夜谈助力问题疏堵。
据悉,自四下基层开展以来,洛江区充分调动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与派出所、司法所干警等多方力量,组成专兼结合的纠纷评议团,探索建立“板凳团议”近邻评理新模式,评议团针对家庭婚恋、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暂未激化但确已存在的小矛盾,定期进行夜话夜议,今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2095条,已调解2091条,调解率达99.8%,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并且,利用“夜访夜谈小程序”实现约访程序透明化、约访过程可视化、约访成效可反馈,以224个评理室和调委会为单元,将137名村域网格员简历进行挂牌公示,组织6个乡镇(街道)镇村干部开展“挂钩村交叉互访”“重点人员一户双访”,滚动更新干部轮值信息,由群众自愿选择网格员或镇村干部进行政策答疑、纠纷调处、技术上门等服务,访后可在小程序上进行服务评分,再诉再约等,目前已创新开展223件“点单”式网格约访实践。
“现在真是方便了,有啥需求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想咨询一些宅基地的事情,不用出门就能面对面问到最专业的工作人员了,态度又好,回答的又快。”洛江区根据群众作息习惯建立“夜访代办团”,在实行定期夜访、全员下访的基础上,在镇街综治、国土、民政等热门民生事项所属部门实行“夜访夜谈协办员”轮值制度,针对“夜访夜谈”工作台账中矛盾纠纷涉及多部门的案件,落实多部门组团下访化解、首访负责制度。
以“夜访夜谈+”拓功能 推动成果转化“见真章”
6日下午,双阳街道老旧小区居住的商户、居民代表向区政府送来“心系百姓办实事 求真务实显真章”锦旗,以表达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肯定和感谢之情。
洛江区积极探索拓展“夜访夜谈”工作方法,健全完善夜晚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机制,对群众提出的长期滞留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研究形成解决意见,提交区级主要领导顶格协调,确保问题真协调、真化解。自机制建立以来,累计顶格协调各类历史遗留问题12项,全区“夜访夜谈”问题处理满意率达97.56%。坚持“夜盘”补短板,每月至少 1 次对各项工作进行夜间复盘,把夜访夜谈中所做的工作、发现的问题重新推演复盘,以加速成果融通致用,推进建章立制。自“夜访夜谈”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夜间盘点共议,累计出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政策文件7份。(陈沙军 朱仁平 陈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