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是故乡的符号,是故乡的记忆。说起地瓜,洛江儿女一定不会忘记提起家乡出名的特产——红心地瓜。它像红衣少女一般,置身泥土,藏而不露;它承载着故乡的历史,见证着不老的乡愁,也记录着故乡人挥汗如雨的耕作场面和劳累时的喘息、丰收时的欢笑。
偶然的机会,我们得以深入农户及田间地头,重拾故乡印记,重温儿时美梦。彭家爷爷奶奶一前一后地坐在板凳上,把一块块漂亮的地瓜掌控在手心里,在推刀上一下一下推动,斑驳的光影打在他们身上,让人顿时觉得温暖舒心。红彤彤的地瓜片飞落,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奶奶把推下来的地瓜片放在门口晾晒,看着满地的地瓜片,老人们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切块蒸煮、平铺晾晒,腾起的雾气仿佛晕开了儿时囫囵那烫手地瓜却依然痴笑的面庞,待热气散去,却是白凤村民一丝不苟的目光,那是对每一份手作地瓜精益求精的态度。翻面,腾挪,灵活的竹筷,娴熟的手艺,稀松平常的地瓜仿佛已成精心烹饪的饕餮盛宴。在白凤村,晒地瓜干早已超越食为果腹的传统意义,百年来手艺的传承,以一种沉甸甸的姿态,果了数个时代的腹,滋润了几代人的心。
行走在村道上,不时可以看到邻里街坊在家制造纯手工的地瓜粉。用山泉水将地瓜洗净,磨压成渣后倒入缸中加以搅动,将淀粉和杂物分离后,用木板压榨,进行淀粉二次分离,待淀粉自然下沉。日晒挥发便结出一层层的粉芡,形成纯手工的地瓜粉。
对于闽南的游子,乡愁不是余光中诗里那小小邮票与船票,也不是席慕蓉笔下那棵没有年轮的树,或许只是那平凡甘甜的地瓜干,咀嚼着,思念便会长成长长的地瓜藤,延伸着、联结着那最熟悉的家的味道,从未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