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司法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监管模式,通过“五个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帮助矫正对象放下思想包袱,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目前,在册的50余名矫正对象均能安心改造,没有发生重新违法犯罪行为。
手机定位管理与微信位置共享相结合。通过定位手机后台管理系统,实时了解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对超过规定范围活动的,及时发出警告提醒。建立马甲司法所矫正对象微信专用群,利用微信共享实时位置功能,准确核实矫正对象手机定位和微信定位相一致,确保矫正人员不发生脱漏管和超范围活动。
口头或电话汇报与书面报告相结合。对部分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矫正人员,灵活采取口头或电话汇报的方式,了解掌握矫正对象对自我犯罪行为的思想认识和改造成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每月至少书面报告一次思想状况。要求其要结合个人的体会认识,自我犯罪成因剖析要到位,内容要翔实清楚。
集中学习教育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结合每月一次的集中教育,邀请法官、公安干警、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为矫正对象授课,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和应当遵守的规定。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定时到矫正对象工作或生活的场所走访,了解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并有针对性的修改矫正方案,提高矫正教育成效。
结对帮扶和角色转化疏导相结合。针对部分不服从监管、有抵触情绪及个别重点监管对象,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协管员与其结对帮扶,实施重点矫正和角色转化疏导。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犯罪经过以及目前的矫正表现等情况,积极提供矫正方案和法律参考,使其感受到社会关心与温暖,放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重拾生活的信心。
亲情感化和专业心理辅导相结合。针对少数矫正对象心理落差大、抵触情绪强的特点,从亲情和家庭的角度入手,引导他们端正态度,正确面对法律的裁决。邀请泉州蓝天心理咨询中心为矫正对象开展心灵抚慰和心理行为训练,建立矫正对象心理档案,帮助分析犯罪原因,教育其认识错误,积极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并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