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鲤城区 > 家在鲤城 > 正文

御音斋内藏巧匠 无非先生好制箫

来源:鲤城微事 2020-12-07 10:52 http://www.mnw.cn/

  传晋唐遗音、承闽南古韵。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琵琶、二弦、三弦、洞箫被称为南音“四大件”,其中,洞箫对演奏唱腔旋律起着重要作用,是南音演奏中的一根“定音神针”,在后城60号的“御音斋”内,就住着一位雅号“无非”的80后制箫师。

3

  “无非”先生本名杜志阳,在后城定居已近20年。他以“无非”为号,用以警醒自己远离外界是非,一心专于洞箫。2006年,来自洛江的杜志阳到后城,开起了“御音斋”,他在这里卖自制的南箫以及其他南音乐器、南音专用的工尺乐谱,还单独隔出一间“制箫工作室”。平日里,除了与弦友们交流演出之外,他便一头栽进工作室,潜心钻研南箫制作技艺。20多年匠心独具的制箫生涯,让杜志阳热情不减,又添追求。

  天赋初显 忠于热爱伐竹制箫

  初次接触洞箫,杜志阳还只是洛江区马甲镇义山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一次机缘巧合,他看到校长谢锦章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南音“四大件”,好奇心驱使下,杜志阳顺手拿下一把洞箫,放在嘴边竟吹出了声。当时,谢校长还负责学校的南音教学,见杜志阳如此有天赋,他十分欣喜,对杜志阳说:“明天放学来找我,我要教你吹洞箫!”果不其然,在校长的启蒙和指导下,杜志阳仅用一个学期,就熟练掌握了两首南箫乐曲,课余时间一心投入学习南箫演奏。

  好事多磨,小学毕业后,杜志阳却陷入无箫可吹的窘迫。市面上一把500元的南箫,是当时家里承担不起的。学箫之心迫切,14岁的少年决定自己解决问题,也由此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制箫。杜志阳上山砍竹子,又借来校长的洞箫,依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做出了一把洞箫,更难得的是,这把洞箫音阶标准,仅在吹口上稍有不足,谢锦章对杜志阳的“处女作”给出了极高评价,并指导他对吹口进行改善。

  虽然得到校长的肯定,但杜志阳并不因此而满足。在他心中,挂在校长办公室墙上的老箫——“清凤”,那才是他心中真正精良的南音洞箫。据杜志阳回忆,这把老箫制于1936年,箫管上雕刻的凤凰栩栩如生,“清凤”二字刻得清隽有力,吹奏起来,更有一种经过时间沉淀后的古朴悠然。“作为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把洞箫,‘清凤’一直是我制箫生涯中的一个标准。”对好箫的追求,让杜志阳在制箫道路上越走越远。

  崭露头角 钻研技艺内外兼修

  初中毕业后,杜志阳来到泉州打工。他修过汽车,也做过技术工,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只有南箫他从未丢下。这份“长情”也注定了他的职业生涯将与南箫紧密相关。回首过往,杜志阳表示,“时光未曾浪费,汽修工或是技术工,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份阅历与沉淀。

  2006年,杜志阳成了文化宫南音乐团的一名洞箫演奏员,过起了白天排练,晚上跟团演出,闲时制箫的惬意生活。一年后,杜志阳有幸结识了著名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之一陈强岑。

  “吹箫者众,制箫者寡。我与老师的相识,可谓相见恨晚。”在陈强岑的指点下,杜志阳从“野路子”开始转为系统性认识和学习南箫,南箫的演奏技巧和制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文化宫演出的十年,杜志阳深刻体会到南箫演奏对制作的益处,“在实践中为制作把关,一把箫做得好不好,只要一吹立刻就能知道。”

  南箫制作工序繁杂,步步门道。阴干、切头、烤直、画中线、做吹口、画音位、开封、钻孔、调音、刻印……每一步都凝结着制箫人的智慧与心血,“做一把洞箫,仅阴干这个环节就要两年。”只有耐得住寂寞的制箫师,才能经得起漫长的制作周期。杜志阳说,一把好箫要有三个标准:一是器型,要让人一见就喜欢;二是接触,手感要舒适;三是吹奏,不仅吹嘴要好,音准音色更是基础。

  在杜志阳眼中,每根竹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制箫师需要根据其特点去创作,既要遵循传统的“十目九节”的规制,也要对洞箫的外观进行艺术加工,做到“内外兼修”。“一把南箫拿在手上,要能看到文化内涵。”杜志阳的观念在他的洞箫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小小一根竹子,融合了书法、绘画以及篆刻,既文雅又美观。

  声名鹊起 坚守初心追求创新

  竹管为伍,刻刀相伴,杜志阳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制作南箫带给人的那份宁静致远。“窝在工作室钻研洞箫,我可以一整天都不出门。有时候微信步数只有一两百,朋友看到以为我病了还打电话慰问。”

  积年累月扎根在工作室,让杜志阳心性愈加淡泊。在御音斋工作室墙上,挂着一把断成两截的琵琶,杜志阳巧妙地把琵琶隔着墙柱拼在一起。“闽南有句俗语‘好琵琶挂在墙上’,比喻那些空有才华却高高在上的人。我把朋友的这把残琶利用起来,挂在墙上装饰,也用来警醒自己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脚踏实地。”

  手工制箫是对初心的坚守,浸淫此道20余年,从选材到制作,杜志阳都有严苛的标准。为了找到适合的竹材,有时他会自己到德化深山中寻找,有时则托德化的竹农帮忙,“德化海拔高,气温低,这样环境下长出的竹子更坚韧。”此外,竹材选择也要遵循“中庸之道”,“太老的不行,太嫩的也不行,以3到5年为最佳。”说起自己热爱的事业,杜志阳眼里闪动着光芒。

  “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最深体会就是要‘大胆创新’,不畏挑战,不惧失败。”受老师陈强岑首创的低音洞箫启发,杜志阳勇于创新,研制出新型低音二弦,并以此申请了专利。此外,他还巧妙运用古人智慧,借鉴洛阳桥桥墩修补所用“燕尾扣”,加以改良用于洞箫裂缝修补,“传统修补是采用扎线法,会影响箫管震动,‘燕尾扣’修补法则能大大延长洞箫的使用寿命。”

  “择一事,爱一世。”杜志阳对南箫的这份热爱,都深深刻印在他的作品里。箫声幽咽,古朴悠扬,一曲终了,杜志阳转头又扎进了他的制箫世界……(李淑媚 文/图)

原标题:【家在鲤城】御音斋内藏巧匠 无非先生好制箫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斩获全国亚军!泉州市城东中学啦啦队闪耀全
  • 配套再完善!泉州中央商务区一批项目迎来新
  • 泉港区举办“厚植家国情怀 墨韵礼赞泉港”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