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鲤城区 > 家在鲤城 > 正文

御音斋内藏巧匠 无非先生好制箫

来源:鲤城微事 2020-12-07 10:52 http://www.mnw.cn/

  传晋唐遗音、承闽南古韵。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琵琶、二弦、三弦、洞箫被称为南音“四大件”,其中,洞箫对演奏唱腔旋律起着重要作用,是南音演奏中的一根“定音神针”,在后城60号的“御音斋”内,就住着一位雅号“无非”的80后制箫师。

3

  “无非”先生本名杜志阳,在后城定居已近20年。他以“无非”为号,用以警醒自己远离外界是非,一心专于洞箫。2006年,来自洛江的杜志阳到后城,开起了“御音斋”,他在这里卖自制的南箫以及其他南音乐器、南音专用的工尺乐谱,还单独隔出一间“制箫工作室”。平日里,除了与弦友们交流演出之外,他便一头栽进工作室,潜心钻研南箫制作技艺。20多年匠心独具的制箫生涯,让杜志阳热情不减,又添追求。

  天赋初显 忠于热爱伐竹制箫

  初次接触洞箫,杜志阳还只是洛江区马甲镇义山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一次机缘巧合,他看到校长谢锦章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南音“四大件”,好奇心驱使下,杜志阳顺手拿下一把洞箫,放在嘴边竟吹出了声。当时,谢校长还负责学校的南音教学,见杜志阳如此有天赋,他十分欣喜,对杜志阳说:“明天放学来找我,我要教你吹洞箫!”果不其然,在校长的启蒙和指导下,杜志阳仅用一个学期,就熟练掌握了两首南箫乐曲,课余时间一心投入学习南箫演奏。

  好事多磨,小学毕业后,杜志阳却陷入无箫可吹的窘迫。市面上一把500元的南箫,是当时家里承担不起的。学箫之心迫切,14岁的少年决定自己解决问题,也由此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制箫。杜志阳上山砍竹子,又借来校长的洞箫,依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做出了一把洞箫,更难得的是,这把洞箫音阶标准,仅在吹口上稍有不足,谢锦章对杜志阳的“处女作”给出了极高评价,并指导他对吹口进行改善。

  虽然得到校长的肯定,但杜志阳并不因此而满足。在他心中,挂在校长办公室墙上的老箫——“清凤”,那才是他心中真正精良的南音洞箫。据杜志阳回忆,这把老箫制于1936年,箫管上雕刻的凤凰栩栩如生,“清凤”二字刻得清隽有力,吹奏起来,更有一种经过时间沉淀后的古朴悠然。“作为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把洞箫,‘清凤’一直是我制箫生涯中的一个标准。”对好箫的追求,让杜志阳在制箫道路上越走越远。

  崭露头角 钻研技艺内外兼修

  初中毕业后,杜志阳来到泉州打工。他修过汽车,也做过技术工,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只有南箫他从未丢下。这份“长情”也注定了他的职业生涯将与南箫紧密相关。回首过往,杜志阳表示,“时光未曾浪费,汽修工或是技术工,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份阅历与沉淀。

  2006年,杜志阳成了文化宫南音乐团的一名洞箫演奏员,过起了白天排练,晚上跟团演出,闲时制箫的惬意生活。一年后,杜志阳有幸结识了著名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之一陈强岑。

  “吹箫者众,制箫者寡。我与老师的相识,可谓相见恨晚。”在陈强岑的指点下,杜志阳从“野路子”开始转为系统性认识和学习南箫,南箫的演奏技巧和制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文化宫演出的十年,杜志阳深刻体会到南箫演奏对制作的益处,“在实践中为制作把关,一把箫做得好不好,只要一吹立刻就能知道。”

  南箫制作工序繁杂,步步门道。阴干、切头、烤直、画中线、做吹口、画音位、开封、钻孔、调音、刻印……每一步都凝结着制箫人的智慧与心血,“做一把洞箫,仅阴干这个环节就要两年。”只有耐得住寂寞的制箫师,才能经得起漫长的制作周期。杜志阳说,一把好箫要有三个标准:一是器型,要让人一见就喜欢;二是接触,手感要舒适;三是吹奏,不仅吹嘴要好,音准音色更是基础。

  在杜志阳眼中,每根竹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制箫师需要根据其特点去创作,既要遵循传统的“十目九节”的规制,也要对洞箫的外观进行艺术加工,做到“内外兼修”。“一把南箫拿在手上,要能看到文化内涵。”杜志阳的观念在他的洞箫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小小一根竹子,融合了书法、绘画以及篆刻,既文雅又美观。

  声名鹊起 坚守初心追求创新

  竹管为伍,刻刀相伴,杜志阳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制作南箫带给人的那份宁静致远。“窝在工作室钻研洞箫,我可以一整天都不出门。有时候微信步数只有一两百,朋友看到以为我病了还打电话慰问。”

  积年累月扎根在工作室,让杜志阳心性愈加淡泊。在御音斋工作室墙上,挂着一把断成两截的琵琶,杜志阳巧妙地把琵琶隔着墙柱拼在一起。“闽南有句俗语‘好琵琶挂在墙上’,比喻那些空有才华却高高在上的人。我把朋友的这把残琶利用起来,挂在墙上装饰,也用来警醒自己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脚踏实地。”

  手工制箫是对初心的坚守,浸淫此道20余年,从选材到制作,杜志阳都有严苛的标准。为了找到适合的竹材,有时他会自己到德化深山中寻找,有时则托德化的竹农帮忙,“德化海拔高,气温低,这样环境下长出的竹子更坚韧。”此外,竹材选择也要遵循“中庸之道”,“太老的不行,太嫩的也不行,以3到5年为最佳。”说起自己热爱的事业,杜志阳眼里闪动着光芒。

  “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最深体会就是要‘大胆创新’,不畏挑战,不惧失败。”受老师陈强岑首创的低音洞箫启发,杜志阳勇于创新,研制出新型低音二弦,并以此申请了专利。此外,他还巧妙运用古人智慧,借鉴洛阳桥桥墩修补所用“燕尾扣”,加以改良用于洞箫裂缝修补,“传统修补是采用扎线法,会影响箫管震动,‘燕尾扣’修补法则能大大延长洞箫的使用寿命。”

  “择一事,爱一世。”杜志阳对南箫的这份热爱,都深深刻印在他的作品里。箫声幽咽,古朴悠扬,一曲终了,杜志阳转头又扎进了他的制箫世界……(李淑媚 文/图)

原标题:【家在鲤城】御音斋内藏巧匠 无非先生好制箫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鲤城:多维发力,打造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样本
  • 泉州:盐田里一派繁忙景象
  • 看见惠安|父亲节快乐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公布 福建省时隔6年 厦金大桥(厦门段)步入大规模装配化施工 福建省第六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 看见惠安|父亲节快乐 看见惠安|父亲节快乐 以下可能是引诱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的诱饵 生活百科:喝水多多益善吗,尤其是夏天 两岸大健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