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鲤城区城市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设计单位等对南环路雨污排水节点解决方案进行会审,将对8个积水点进行改造,解决积水问题。据悉,8个积水点包含3个雨水积水点和5个污水积水排放点。
鲤城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综合会审的意见优化方案,然后确定施工方案,最后动工改造。
针对3个雨水积水点
量身制定解决方案
据了解,3个雨水积水点分布在南环路沿线,且处于地势较低的位置,遇见暴雨天气容易引发积水问题,影响市民出行。此次改造将保持现有雨水系统,尽可能减少开挖和工程量等,又能有效改善雨水积水问题。
雨水积水点1:南环路南侧紫新路周边
现状:雨水管道排往南高干渠,由于雨水管道有污水接入,导致排出口被封堵,且该处地势较低,处在南环路与紫新路交叉路口,导致该处雨后短时积水;
解决方案:沿南环路南侧由紫新路至南高渠段新建500x500mm雨水盖板沟(150米),收集积水路段雨水。
雨水积水点2:南环路南侧元福北路交叉口
现状:正处在雨水交叉汇水点,道路改造后,原有雨水口位置未在板块最低点,实际最低点位置无雨水口;
解决方案:雨水积水范围低点新建加密雨水口2座,DN400雨水连接管40米,收集积水段雨水。
雨水积水点3:南环路北侧经贸学院人行桥附近
现状:由于渠道起点处标高较高,雨水管道无法接入现有排水渠;
解决方案:保留路面雨水排入渠道的功能,并设置防倒灌装置,保证暴雨时部分路面雨水在南低渠低水位时可通过渠道排放;新建雨水沟30米,集水井1座,检查井1座、手动启闭机1座。
横穿管道缺失
5个污水排放点将改造
“此前我们对南环路污水排放系统进行检测,发现部分路段几处横穿管道缺失,导致道路南侧污水未能接入北侧污水主管。”鲤城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道,此次共有5处污水排放点急需解决。施工方将保持现有污水系统,尽可能减少开挖、工程量和投资,优化解决污水问题。
污水排放点1:南环路与下部路交叉口(桩号K5+180)
现状:南环路与泉三高速交叉口上游100米至南高渠南侧污水干管断头,无横穿管接入北侧主干管;
解决方案:新建DN500污水横穿管35米+2.6x2.6m顶管井2座,采用不开挖路面小管顶进施工。
污水排放点2:南环路与笋江路交叉口南侧(桩号K2+727)
现状:南高渠至南环路与笋江路交叉口南侧污水干管断头,无横穿管接入北侧主干管;
解决方案:既有暗井找不到,在其外侧新建1600x1200污水检查井1座。
污水排放点3:泉州市邮政局鲤城分局(桩号K1+974)
现状:南环路与笋江路交叉口至泉州市邮政局鲤城分局南侧污水干管断头,无横穿管接入北侧主干管;
解决方案:新建DN600污水横穿管28米+2.6x2.6m顶管井2座,采用不开挖路面小管顶进施工。
污水排放点4:南环路与火炬街交叉口(桩号K0+915)
现状:南渠至南环路与火炬街交叉口南侧污水干管断头,无横穿管接入北侧主干管;
解决方案:新建DN400污水横穿管28米+2.6x2.6m顶管井2座,采用不开挖路面小管顶进施工。
污水排放点5:南低渠(桩号K0+716)
现状:污水支干管出现断头,找不到既有现状横穿管;
解决方案:新建DN400污水横穿管34米+2.6x2.6m顶管井2座,采用不开挖路面小管顶进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