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深厚底蕴的见证,在古城分布着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特色历史建筑,它们不仅是“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记忆、文化延续和精神依归,更是构成历史名城城市个性风貌的重要基础。
21日上午,从鲤城区住建局获悉,此前,泉州市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其中鲤城有76处历史建筑,目前这76处历史建筑的挂牌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鲤城76处历史建筑陆续挂牌
手机扫码轻松掌握建筑信息
此前,泉州市公布了第一批98处历史建筑名单,包括鲤城区76处、丰泽区15处和洛江区7处。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历史建筑的定线落图和挂牌保护工作。
“目前,鲤城辖区的部分历史建筑已经挂上了保护牌。”鲤城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加强鲤城辖区内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10月起,鲤城着手挂牌保护工作。目前,已有38处历史建筑挂上保护牌,预计月底完成挂牌工作。
在位于江南街道浦口街的“锦浦古地”,门口已挂上一张金色的历史建筑保护牌,格外显眼。保护牌右上方有一个泉州市历史建筑的LOGO,左侧则附有“锦浦古地”的中英文简介。
在保护牌的右下方还附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后发现,进入“泉州历史建筑”专题网页界面,“锦浦古地”的图册、视频、修缮记录、文史资料、保护图则等信息在手机上一览无遗。
其中,“基础信息”包含名称、地址、建筑概况及简介;“文史资料”则包含历史建筑的历史、人文信息等;“查看图册”则是该历史建筑的图片信息;“修缮记录”则记载着该历史建筑的历次修缮记录;“方位图”和“一键导航”则记载着历史建筑的所在地,同时便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宝藏”建筑。
据了解,今后,该专题网页的功能将进一步丰富,届时,游客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了解该历史建筑的信息,不再让游客只是停留在“到此一游”打卡拍照层面。
“目前,新一轮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拟再梳理、核实、审批后,将对社会公布新一批历史建筑。”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道。
鲤城76处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名单
江南街道:黄氏宗祠,紫云衍派,锦浦古地,炬兴路民居,上埕古地,炬兴路民居,前后浦境,后村路2号民居,后树路24号杨氏民居,后树路59号民居,后树路88号民居,土地庙,杨氏民居,油车巷9号民居,凌霄路54号民居,后树街民居,后树路30号民居,亭店街北路73号民居,街尾路21号民居,亭店街北路41号民居,黄氏民宅,桥星小学
浮桥街道:石崎街70号洋楼,石崎街41号民居,石崎街55号民居,石崎街21号吴氏祠堂
开元街道:仁风宫,庆同痷,二郎巷20号洋楼,庄氏故居,一峰寺,炉下埕4号吴氏民居,崇福寺口民居,崇福寺后路民居,广平仓宫,二郎古地,同莲寺,上乘巷4号民宅,金粟古寺,北山古地
鲤中街道:侍郎第,董杨大宗祠,义春宫,陈振辰古民居,方德堂,真济宫,王氏宗祠,后城138号民居,集古斋,陈光纯故居,元妙观,郭氏洋楼,祖师宫,新府口69号许氏民居,后城179号民居,中山路骑楼建筑群
临江街道:聚宝街民居,鳌旋寺,福田古地,民居—六桂传芳,泉郡青龙慈济宫,金莲寺,聚宝街民居112号,万寿路民居38号,万寿路民居40、42号,万寿路民居46—1号,万寿路民居51号,万寿路民居133号,万寿路民居145号,青龙巷民居17号,青龙巷民居53号,宫塔巷民居14、16、18、20、22号,八舍后尾民居26号,八舍后尾民居29号,八舍后尾民居35号,后山社民居30号
(陈嘉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