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种,传说为泉州少林寺护寺拳艺之一。清代时期,随着部分身怀绝技的武僧散居于民间,少林花拳也随着散播于闽南各地。在鲤城就有一个身怀此“绝技”的女拳师,她就是郑英秀。
“花拳出手敏捷,打不露形,讲究寸劲!”今年54岁的郑英秀身段轻盈挺拔,有着不一般的精气神,动作柔中带刚,左盘右扭犹如迎风摆旗,起落进退宛若行云流水。她用双指和头就能倒立,一掌打来壮汉也难以撑住,习武几十年,不仅获奖无数,而且培养了一批花拳新秀。
2017年,少林花拳被列为泉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郑英秀则成为泉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泉州少林花拳研究会会长。
心怀“江湖”,年少时迷上花拳
据《少林古拳谱》记载,泉州学府路的两位私塾老师——周苍玉、周润玉兄弟,是泉州少林花拳的开山祖师。二人将此拳传于林朝泰,林朝泰又传于郑连来、郭愚。
上世纪80年代,泉州少林花拳武师郑连来重新出山,郑英秀就在此时拜在郑连来门下。“我性格活泼,从小跟着房东的儿子学过五祖拳,16岁时正式拜师学花拳。”随后,站桩、劈腿、压腿、踢腿,郑英秀从手型、指法、拳法、肘法、步法等入手,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力求练好基本功。
“那时候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心中也有个江湖,路见不平便会站出来劝说。”郑英秀回忆往昔时笑了,她说虽然练功压腿很痛,但对武术的挚爱似乎消弭了那些苦和痛。高中之后,郑英秀曾到泉州罐头厂打工,开过回收废纸皮的店铺,当过啤酒促销员……她边打工边学花拳。
岁月漫漫,时光的雕琢让郑英秀渐渐悟出少林花拳的奥秘:“花拳属于柔拳一脉,介于五祖拳和太极拳之间,从无力到有力,其奥妙主要不在招式,而在劲力的处理上。”
英姿飒爽,会耍独门兵器燕子铛
习武加跳舞,郑英秀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许多,走起路来气质挺拔,跳起舞来婀娜多姿,练起武来英姿飒爽。跳纵花拳、响扎、千字打等花拳套路,她早已娴熟老练,耍起九峰刀、紫云枪、青峰剑等器械,更是虎虎生风。
最关键的是,她还会耍花拳的独门兵器燕子铛。燕子铛为少林花拳独门兵器,为双手短兵刃,因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郑英秀耍燕子铛时,腾挪闪跳柔中带刚。如今,在泉州花拳的同门师兄妹里,只有她一人能使燕子铛。
上世纪90年代,年纪轻轻的郑英秀就成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随后在泉州做了十几年武术赛事裁判,曾获得“道德风尚裁判员”称号。与此同时,她几乎每年都参加武术赛事,时至今日,参加过的武术表演与比赛达数百次。
这些年,郑英秀四处“征战”,获奖无数,荣获福建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女子长器械金龙奖、泉州少林武术专场表演武英奖等,并在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器械、拳术)中获得两金,在第十二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荣获两银,几乎是战无不胜。
培养新秀,热心“孩子王”受热捧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少林花拳渐渐没落,名声远小于同为少林寺拳艺的五祖拳。“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少林花拳,也希望它能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让这门拳艺真正传承下去!”2005年起,郑英秀和师兄郑昆渊、陈向明设立了“泉州少林花拳传习基地”,精心培养了一大批花拳新秀,刘志雄、潘峥颖、洪俊聪、黄程辉等诸多得意门生都由此走出。
从2008年至今,郑英秀和师兄们几乎每天都去到芳草园练习少林花拳,经常为青少年传授少林花拳技艺。“大家口耳相传,学的人越来越多。”教学中,郑英秀不仅传授花拳要诀,而且还给孩子们解析老拳谱《花拳经》的要义,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练得好。
“她人好、教学用心,最难得的是有爱心,经常自费带孩子游玩,遇上家长没空,还会把孩子接到家里吃饭。”学生家长马大姐对郑英秀赞不绝口,“孩子们很喜欢她,都叫她‘孩子王’。”
数年来,郑英秀和师兄们为传承花拳费尽心力,学生们也不负众望。2015年,她的学生们参加国际南少林传统邀请赛,夺得三金、四银、三铜;2016年8月,学生潘峥颖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荣获少年组拳术、器械两枚金牌;2016年11月,学生们参加国际南少林传统武术比赛荣获四金、三银、八铜;2017年6月,她的7个学生在鲤城区中小学武术比赛中获得十金、四个奖杯。而今,更多的学生还在沿着郑英秀的光荣足迹成长着。(来源:泉州网 腾讯大闽网 武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