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正在挂牌
镜头1:老民警制手绘地图 门牌更换效率高
开元派出所的老社区民警汤少杰,负责开元街道红梅、东升、东北社区,他边走访入户,还一边画图。
原来,针对二维码门牌必须精准定位的要求,经验丰富的汤少杰想到制作门牌手绘地图,这样能大大提高后期门牌信息录入和挂牌的效率。
最近两个多月,汤少杰每天清晨5点多就出门,绘制社区各片的门牌地址草图,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回所后,他还要把草图重新描画,便于同事将门牌信息录入系统。3个社区的3000多户,汤少杰为此制作了上百张手绘图。
镜头2:“女汉子”猛扎社区 600多块门牌全包办
挎着电工包,冒着酷暑走街串巷,独自搞定临江街道跃进社区600多块二维码门牌,这是被称为“女汉子”的临江派出所社区民警陈亚明。她今年1月才调来临江所,对社区地形、居民分布情况都不怎么了解。为此,每天一开完会,陈亚明就一头扎进社区,摸排核实。
此前,陈亚明在摸排中一直找不到“乌岸头33号”,最后发现它和“乌岸头32号”竟然相距有几百米远。陈亚明为了核实户主和登记挂牌,前后跑了七八趟。
陈亚明说,后期的挂牌工作,她都集中在周末加班进行,和社区巡逻队员相互配合,从早忙到晚,在两三天里就搞定了600多块门牌的挂牌工作。
镜头3:“狗屎巷”不好听 尊民意更名“讲史巷”
海滨派出所社区民警在涂门社区摸排时发现了一条特别的巷子——九史巷。相传,在古代,该巷住着一位讲究文史的学者,后人因此称其居住地为“究史巷”,因“究”与“九”谐音,后变成“九史巷”,而泉州方言“九”与“狗”同音,俗称为“狗屎巷”。
这条巷子仅100多米长,只有一户“九史巷5号”,户主苏女士主动提议是否可以在更换门牌时把地址改为其他的。
市民有这样的诉求,但又要尊重门牌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派出所与民政部门、方志办、社区等多方沟通,也查阅关于该巷子的相关史料,并与户主达成一致,最终将巷子更名为“讲史巷”。
“更名后既保留了历史,也更有文化内涵。”海滨派出所副所长陈昕迪说。